近日拜讀到黃齊元先生的文章「馬英九為什麼不可能帶台灣脫離經濟泥沼?」,他認為新一代的領導人,必須符合四個條件:
1.「年輕」
2.「商業知識」
3.「國際觀」
4.「執行力」
令筆者不解的是,早在2008年馬英九參選總統時,這些條件一樣都不符合。當時馬英九年近60,沒有任何民間企業經營經驗,唯一有的國際觀也是到美國唸過書,而執行力從事後民調看,更是不正自明。
但台灣民眾兩千三百萬民眾向來「溫良恭儉讓」,所以還是讓他取得連任,而許多廣大財團和企業主更是在選前一週積極表態支持。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同樣用這四條件來看這次台北市長選舉,兩位候選人是不是同樣具備這些條件呢?
年輕,如果按照字面上看,當然說的就是年紀,但筆者認為,台北市民需要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年輕,而是心態和思維上的「棄舊」。誰在打這場選舉時,用了最多前有未聞的作法;誰最不打負面選舉;誰最敢於坦白,把一切印象中見不得光財產身家都主動供外界檢視,毫不遮掩;誰最敢於打破傳統藍綠;誰最能給喚醒台北市民心中對於城市有新貌的想像,誰就最有資格。
創新是就是一種革命,是革自己的命,要面對挑戰傳統和既有利益者的撻伐,而現在新的世界思維就是立足點公平、透明對話,與過去那種由上而下的規劃和計畫式經濟發展,已經不同,因為民眾清楚了解到這種假願景之名的經濟大餅,最後就是上演周星馳許多電影中那些貪官政商的醜陋戲碼。
不信,看看中國最近這幾年的產能過剩與房地產泡沫,是不是就是當初四兆救市所出現的併發症,但誰賺走了,誰又賠了,相信許多讀者用膝蓋想都知道,筆者不希望台灣再變成這樣,特別是台北市,這個The City of Youngsters。
台北市幾乎是台灣所有年輕勞動力聚集最多的地方,這樣的城市需要扮演的不再是經濟重鎮而已,它需要扮演的是全台灣的思維前哨站,是應該擁抱最多創新的地方。
如果台北能夠成為台灣的創業溫床,讓許多年輕人可以實現理想,那麼年輕人在台北的失落感就不會那麼大,更不會有「天龍國」這樣的歧視字眼出現。如果年輕人同樣能藉由機會的平等,藉由自身的努力在當地置產安身立命,富豪多又怎樣?而誰能夠給台北市民同樣的條件,請你把票投給他。
第二點,商業知識。筆者認為一個優秀的台北市長並不需要很會找錢或者找廠商贊助,它需要的並不是實際經商經驗,而是要能考量成本和效益,因為公共建設許多時候都是長達數年,也許規劃時看似美好,但最後落實後卻變成大錢坑,如何在既有資訊中判斷,需要一個夠開放的態度。
因為市長不是萬能,但市民是萬能,市民有360行,包括產官學,市長要放權來聽民眾意見,才能避免「昨是今非」,所以同樣呼應第一點,誰能開放給民眾當家,誰才能有最佳的成本考量,因為民眾對於自己的荷包要花在哪,絕對不會胡亂追加,過去沒有網路,現在有臉書、有PTT,還有許多社群媒體,如果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都可以網路號召四面八方高手來幫忙,全民都來當台北市長又有何不可?
第三點,國際觀。是的,他就是要多國,而非只面對中國,特別是一個不透明的中國關係,因為中國除了硬體建築優於台灣之外,文化思維並不具備和國際對話的基礎。
新的市長應該要認清楚,向國際取經重點不在於模仿,而在於思考其中的差異,所以關鍵不在於到多少國家或者做過哪些國際工作,而在於思考力,也就是思考如何讓台北市民符合國際公民的標準,還有身為一個國際城市要如何對待外商、外國旅客,以及呈現外國人眼中的台北。
最後一點,執行力。在討論這問題前,應該先討論為什麼台灣過去許多政治人物都被認為沒有執行力,因為簡單說,特殊利益置於總體利益之上,當然就會捉襟見肘。之所以會如此肯定就是人的問題影響事的處理,要改變這問題不能靠人,要依法不依人,也就是靠獨立的公務體系。
但要如何讓公務體系獨立?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讓公務員知道,他吃這行飯,就要按照規定,同一標準,管你有黨證還是老爸是誰,公務員以身為公務員為榮,不會被認為只是因為景氣不好而去考。台灣公務員都是萬中選一,超級低的錄取率,但為什麼會被外界認為整個體系都壞掉了?其實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後果。誰最能以身作則,扮演好耳聰目明的台北市長,請你把選票投給他。
還有,執行力的對面就是反省力,因為民眾不期望政府萬能,永不犯錯,但知錯要能改,且要能預防,不要只是頭痛醫頭,做些治標不治本,說穿了能夠把上面幾大問題都改善,自然每套解決知道就會是從根本做起,這是一體成型的。
有人會問,那作者你這麼會講,你怎不出來選?
唉,小弟只是小小投資人,背後沒有多家投資公司,也沒有一群友人可以當人頭來管理股票,凡事都得自己來,無法切割,更禁不起行政單位和國稅局聯手開鍘,所以只好當順民了。
作者簡介_約翰之聲
一位喜歡研究國際財經與公共政策的專業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