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即將登場之際,川普的財務紀錄又掀爭議。「紐約時報」今天爆料,川普贏得大選的2016年,他只繳了750美元(約新台幣2萬2000元)聯邦所得稅。
紐時指出,川普入主白宮第一年的2017年,也只繳750美元的聯邦所得稅,而在過去15年間,竟有10年更是完全沒有繳一毛錢,因為他申報自己的財務虧損大於收入。
億萬大亨的川普拒絕公布他的報稅資料,打破歷來美國總統慣例,為不讓稅務資料曝光還不惜在法院大打曠日廢時的法律戰,引發外界對其諸多揣測。
美聯社報導,報稅細節揭露川普在海外的一系列財務損失和收入,可能與他的總統身分有著利益衝突。財務文件顯示,川普2018年至少進帳4.349億美元,但稅務申報卻顯示他虧損4740萬美元。
川普今天在白宮舉行記者會,不僅斥紐時「完全是假新聞」,還堅稱自己有繳稅,但沒提出具體細節。
川普對紐時引用逾20年報稅資料的報導不屑一顧,他說自己「付了很多錢,也繳了很多的州所得稅」。
川普也矢言,自己的稅務資料「將全部攤在陽光下」,但未提出時程表;他在2016年競選期間也做過類似承諾,卻從沒兌現。
根據報導,川普任內頭兩年,他從海外賺進7300萬美元,除了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經營高爾夫球場,還從菲律賓、印度和土耳其分別賺進300萬、230萬和100萬美元。
川普2017年向印度繳納14萬5400美元稅款,在菲律賓則繳了15萬6824美元,在美國卻僅繳了750美元所得稅。
報導說,川普想方設法節稅,藉由豪宅、私人飛機和在錄製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期間斥資7萬美元打理髮型等個人支出來減免稅金,而他單獨持有和管理的房地產業務虧損,似乎抵消了他從「誰是接班人」和其他實體所持股份獲得的收入。
在入主白宮的頭兩年,川普仰賴商業租稅抵免來減輕納稅義務。紐時說,川普要求延後申報所得稅後提交價值970萬美元的商業投資抵免額,使他收入大減,因此2016年和2017年都只繳稅750美元。
紐時說,川普自2010年起共獲得7290萬美元退稅,如今已成國稅局查帳的重點。
川普集團(Trump Organization)律師賈登(AlanGarten)說:「(報導內容)就算不是全部失實,也大多不準確。」
紐時以保護消息來源為由拒絕賈登索要資料,賈登辯駁說,川普「已上繳數千萬美元的個人所得稅給聯邦政府,包括他在2015年宣布參選時所繳交的數百萬美元個人所得稅」。
川普納稅風波再起之際,適逢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決戰關鍵時刻,川普正準備29日與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展開首場電視辯論,預計會有數以百萬計美國人屆時守在電視機前,看兩人激烈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