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買房有雨遮好貴、沒雨遮好醜?網路掀起正反討論

近來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看屋心得,他在林口看屋的時候發現環境好,但卻發現很多預售案的「雨遮還在計坪」,並提出「雨遮不是已經不能計價了嗎」的疑問。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表示,雨遮、屋簷不列入登記、不計價的新制已在 2018 年正式上路,提醒民眾購買預售屋時,一定要注意建案「申請建照時間」是否屬於 2018 年後的新制,並注意建案的「單價」及「公設比」是否有不合理拉高,或建商乾脆不蓋、建物外觀缺乏建築屋簷雨遮「功能性降低」的狀況,才能確保自身權益,輕鬆購買高 CP 值的好房。

該名網友後來跟專業的朋友聊過後才發現,有雨遮,公設比可以降低、銷售單價也可以攤平,讓客戶感覺買到便宜,「現在買房要小心哦 ~ 不然雨遮坪數隨便都超過 2 坪,白白花了七、八十萬買一個用不到的空間,豈不冤了!」

不過也有網友反應, 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雨遮不計坪數建商還是會把價錢灌入總價裡面。「坦百講,個人覺得雨遮很重要。舊房子自己搭雨篷還怕漏水,我家就是,螺絲的墊片壞了,下大雨水就從螺絲的縫滲水進屋... 有雨遮又好看又不用擔心漏水。」

所以到底有雨遮好不好,這已經算見仁見智的問題了。攤開雨遮歷史,由於興建雨遮不計入容積內,過去不少建商為了造型、遮陽、防火等考量,部分房價高的地區建案會將雨遮做好做滿,甚至出現滿滿一圈陽台大小比例的雨遮,被網友戲稱為「土星環」;2011 年 5 月起建案開始採取「預售不計價、成屋後可以登記」的建照管理,2018 年起全面改採「雨遮不登記」,希望全面落實雨遮不計算的政策,如今的預售案若還有雨遮計算的案例,多屬於 2018 年前的法規。

海沃廣告副總經理林家睿分析, 大約要至 2022 年後,才能消化 2018 年前緩衝期的「計算但不計價」的建照;目前建商多會傾向說服購屋者,雖然雨遮計算不計價,消費者可能感覺有多花錢,但未來成屋後、雨遮面積會併入房屋總面積,就看消費者抱持何種心態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