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股神,已提前知道美股未來將有大幅修正的風險(編按:今年2月致股東信中,巴菲特便示警表示,明日的股價可能發生任何變化,或許跌幅會達50%甚至更大),但他的做法,也沒有選擇出清股票,而是盡可能拉高現金比重到30%,當然這樣的做法,遇到崩盤襲擊時,巴爺爺自然也得承受巨大的帳面虧損。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巴神的內心確實衷心認為,以目前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來看,只要不借錢買股票,只要能自我控制情緒,只要已保有足夠的子彈與現金,即使股市崩盤,長期而言,股票都會是最好的投資商品,一定會遠優於完全保有現金的選擇。
巴神的做法,是否適合你?慶龍認為由於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因此沒有統一的答案,不過,有一項統計數據的結果顯示,確實支持不管行情好壞,都堅持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絕對會比選擇完全退出市場觀望一陣子還要好。
留在市場比完全退出還有利
根據許多外資的研究顯示,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選擇持續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績效報酬,往往會勝過「先觀望幾天」的操作策略10倍甚至百倍之多。
根據富達投信的資料顯示,以美股S&P 500指數為例,1993年到2017年期間,投資人若不管行情好壞,持續都留在市場繼續投資,可創造910%的績效報酬,然而,若投資人因為擔心崩盤的氛圍,而錯過恐慌性賣壓來時的最好時機,只要過錯的時間達30天,整體的績效報酬率,則會從910%衰退到1.07%,兩者相差850倍的利潤差距。
此外,若將時間往前推溯到1988年到2014年期間,同樣以S&P 500指數作為投資標的,不管行情好壞,堅持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投資人,可創造733%的績效報酬,然而,若選擇觀望的天數達5天,錯過了市場表現最好的時機,整體績效報酬會下降到452%。若選擇觀望的天數長達30天,並錯過崩盤後的報復性反彈行情,整體績效報酬率,則會再進一步下降到71%,與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差距,高達10倍之多。
為何留在市場與觀望不進場的績效差異這麼大?
進一步追蹤「留在市場」與「先觀望幾天」的投資策略,從歷史統計數據來看,之所以會出現10倍甚至高達百倍之多的績效差異,其關鍵原因有2:
1.誤判情勢
一般投資人常常會迷失在市場當下的恐慌氛圍中,而將最容易創造「超額利潤」的黃金時機,誤認為是要「戒慎恐懼」的黑暗年代。
2.容易完全錯失報復性的反彈行情
一旦投資人誤判情勢,選擇清空股票,就容易完全錯失報復性的反彈行情,其原因很簡單,就是通常報復性反彈來得又快又急,若沒有在事前就做好準備,一般投資人幾乎很難跟得上市場快速的節奏,例如2015年8月的台股。
回顧2015年那一段從1萬14點下跌到7,203點的過程,當年8月雖然進入到最恐慌的氛圍,但台股的觸底反彈,也來得又快又急,8月24日當天台股盤中重挫583點,跌幅高達7.48%,不過沒隔多久,便出現報復性反彈,僅6個交易日,指數就一路拉高到8月31日最高時的8,174點,強彈971點,暴漲13.48%,並成功開啟前一波台股「攻萬點」的序曲。
然而,投資人或許會問,在面對空頭來襲時,出清股票可以避開股價下跌的損失,不是更好的選擇嗎?慶龍的答案:理論上是,但在實際操作面上,卻不容易做到,一來是可能誤判情勢,二來則是容易錯失最能創造「超額利潤」的報復性反彈(編按:可用5日均線,降低錯失報復性反彈的機率)。
因此,為了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取得最佳平衡,慶龍主張,選擇「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策略,還必須兼顧3大原則:
1.不能過度使用財務槓桿,例如融資、期貨等。
2.採取核心持股與衛星持股的投資組合配置。
3.聚焦長期有發展潛力的標的,定時定額買進。
本文獲「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授權轉載,原文:帶著鋼盔也要留在市場投資股票:巴菲特
作者簡介_孫慶龍
學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英國艾克斯特(Exeter)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
經歷:鑫圓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投資總監、《理財周刊》執行長
現職:《投資家日報》總監、致理科技大學財金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