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今年36歲的Lydia是兩個孩子的媽,原本從事金融業,近兩年則因為照顧小孩而留職停薪。由於剛出社會就懂得投資理財,兩年前也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近期更善用科技來做智能投資,歷經疫情後行情從谷底翻轉,目前年均報酬率已是雙位數。因此,即使短期少了薪水收入,她依舊不用為日常生活支出而煩惱,且期望目標存到千萬後,就可以靠被動收入來過日子及備妥退休金。

「我從小就很喜歡存錢,拿到零用錢只會花半一半,剩下一半就拿去放在錢包裡,每天看著錢包、聽到銅板聲就會很有安全感。」Lydia說,媽媽在她國小的時候就在郵局開了帳戶,她存錢存到錢包都滿了,就會請媽媽幫她拿去郵局存,再加上每年領到的壓歲錢,一直存到大學畢業都沒有領出來花。

再加上高中時期開始打工,大學還到補習班去教課,從時薪不到百元做起,到後來已經可以月領超過1萬元,總計打工的錢加上從小到大的積蓄,大學畢業Lydia的戶頭已經存到30多萬元。「這個數字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激勵,原來持續每個月一點一滴的存錢,長期下來真的可以累積資產。」Lydia說。

出社會以後,Lydia先持續儲蓄並以定存為主要的投資工具,隨著薪水增加,她開始投資金融股,投資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每個月領到薪水想要把錢投入股市時,往往會受到股價的變化而猶豫不決,「看到股價上漲就想說等低點再買,等到股價往下走又怕一直跌,擔心害怕的結果就是不敢進場。」Lydia體認人性投資的盲點與弱點,加上兩年前留職停薪帶小孩後,忙碌的生活讓她少了每天盯盤的時間,因此思考過後,開始轉而透過定期定額加碼兩檔基金,即使每個月存入約 6000~7000元,雖然金額不多,她還是很慶幸在自己生活忙碌時,能轉換成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做出對的決定。

理財心法1》留緊急預備金,長期紀律買基金

Lydia在決定要留職停薪之後,盤點資產,出清股票部位及解約定存後,再留下家庭緊急預備金,將剩餘的錢採定期定額的方式轉入兩檔基金標的,並且定期檢視績效,不僅如此,Lydia還說只要長期趨勢向上,基金報酬率短期震盪時她也不為所動、持續買入。

理財心法2》用趨勢與績效來挑選基金標的

相較於一般人在選擇基金時是先以「報酬率」來作為評選標準,Lydia則是先抓市場趨勢,看好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以及對於台股的熟悉度,她一開始就鎖定科技基金及台股基金。接著,她用「三年報酬率」做為篩選標準,找出每一檔排名在前的基金,仔細檢視這些基金的投資月報,她會參考月報提供的投資策略、績效與該基金的標準差,留下她認為符合她「穩健」需求的基金。最後則是抓過去幾個大回檔的時間點,如:新冠疫情爆發時,比較這檔基金從低點回升的速度是不是夠快,綜合參考上述4個指標,如果是,就將這檔基金納入買進的口袋名單

理財心法3》善用智能科技,輔助長期投資

有了投資金融股每天擔心股價變化的前車之鑑,Lydia深知投資最怕人性的盲點。因此,在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時候,她尋求善用大數據分析的AI投資工具來克服人性弱點,打造出符合她自身投資需求的資產配置。此外,更因為AI投資會根據市場趨勢跟基金績效,需要時即時再平衡調整,讓投資組合經常性處於黃金比例的最佳狀態,因此,Lydia不用擔心市場波動讓資產配置失衡,只需要專注於定期投入資金、創造長期投資效益即可。

Lydia說未來自己仍會在尋求AI投資工具的協助下持續定期定額,藉由金錢的累積跟時間的複利效益,目標存到千萬元退休金後,再利用這筆錢轉入配息型基金,每個月創造現金流作為被動收入,能夠過著無憂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