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台灣人口連3年負成長,「生不如死」時代來臨,又遇通膨、物價高漲狂襲,讓領死薪水的勞動階級大嘆「日子難過」。然而更令人憂心的是,當出生率年年創新低,卻又因醫療水平提升,人口結構加速衝向超高齡化社會,從2020年起,台灣勞動人口出現急陡下坡,有專家推算未來等七、八年級生退休時,國內人口中位數將落在60歲上下。換言之,當社會結構變成以老人為主、缺乏勞動人口,勞保會不會提早破產?不論結果如何,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恐怕最才是最務實作法。

高齡人口增加,台北市、嘉義縣、南投縣與雲林縣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離預估2025年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進入倒數,屆時每5人中就有1位是65歲以上,加上少子化,未來老人自己照顧自己恐怕是普遍情況。

當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可能性驟增,新世代勞工必須做好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的心理準備,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條漫長道路上只有累積沒有奇蹟,不妨趁年輕有本錢及早規劃布局,這也成為企業推動ESG過程中,在S社會責任與人才永續上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新生兒創歷史新低,連鎖衝擊超乎想像

許多在職或屆臨退休的勞工,總是為退休金感到惴惴不安,到底要存多少錢才夠退休後花用?世界銀行提醒,退休後的收入至少應該是退休前的7成,而這筆錢該從哪來?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桂竹安直言:「退休財源不外乎靠政府(勞保、國民年金)、靠老闆(勞退基金)和靠自己(個人儲蓄投資)三層柱架構。」

然而隨著新生兒人口數持續突破歷史新低,去年出生人口數僅13萬8986人,從扶養比來看,自2012年最低點34.7%以降,去年已升為41.27%,預估2070年將突破100%,這也意味著,當今七八年級主要勞動力世代面臨退休時,社會根本無力負擔台灣社會超過五成退休人口的退休金,加上勞保又不時傳出破產危機,連鎖衝擊超乎想像,也讓年輕世代對未來不敢樂觀。

生存壓力高到爆表,固定薪浮比價效應

事實上,勞退新制自從2005年上路至今已有18年,邁入知天命之年的桂竹安感慨地表示:「至少五、六年級生經歷過台灣GDP成長率(國內生產毛額)達7~8%的年代,對比今年希望能保的2%,而通膨、物價飛漲,外在環境與生活壓力等相關費用不可同日而語,反觀薪資自過去二、三十年並無對應增長,讓我不得不提醒年輕世代應特別留意此現象的後續效應。」

生存壓力破表,也讓年輕人對固定薪給與變動薪酬的板塊分布版圖悄悄出現變化。桂竹安提及,最具代表性的還是護國神山台積電之前宣布新進人員固定薪資增加20%,「員工可能認為與其把焦點放在年終未必拿得到的那一大包,還不如每個月紮紮實實領到的固定薪資,同樣年所得120萬元,月薪10萬元無論對求職者或在職員工帶來的心理安全感應會比月薪5萬但年終12個月高,畢竟後者是否能如實領到仍是未知數。」過去不少企業把資源子彈放在變動薪資,尤其科技業,但對員工來說,提高固定薪資消極面可保障眼前更有品質的生活,積極面跟親友聊天時也不會太漏氣。

安靜離職到被離職,矽谷裁員潮漫台灣

尤有甚者,後疫情時代世界局勢變化加速,桂竹安直指,從去年興起「安靜離職」到今年初美國矽谷瀰漫裁員潮,只不過短短半年轉瞬,變化之快讓人措手不及。據報載光是Google、Meta、亞馬遜、雅虎等巨頭今年Q1已有16萬人丟飯碗,超過去年一整年裁員數字,裁員潮也悄悄漫延至國內,引起人心惶惶。雖然如此,如何能夠「找得到人,留得住人」仍然是企業近年及未來面臨的艱鉅挑戰。

與其坐以待斃,桂竹安認為,企業主應善用商業分析工具及演算法等,在成本相當甚至更節省情況下,提供員工效用函數更高的薪資獎酬與福利措施,或是客製化獎勵報酬,「多一些用心,真正以關鍵利益人角度思考,傾聽員工聲音,必要時保持開放彈性,讓員工動腦表達他們想要什麼,『盍各言爾志?』,反而能花小錢得到更大效益與創意。」

歸結第一步,不妨從正確的退休理財觀念推廣著手,讓正確有效的投資理財開始在員工心中萌芽茁壯。

小檔案_桂竹安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企管碩士 (MBA),2001
◎現職: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
◎專長:企業策略規劃與執行、企業併購與整合服務、企業組織經營績效提升、策略性獎酬制度設計與高績效導向組織建構、企業人才發展與領導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