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富達國際亞洲多重資產投資管理主管Matthew Quaife

審慎樂觀 2023年中將出現復甦轉折

審慎樂觀 2023年中將出現復甦轉折

2022年全球受到高通膨、戰爭與升息的影響,金融市場震盪,投資人哀鴻遍野,在股債雙殺的局勢當中,傳統「股6債4」的資產配置也備受考驗。2023年的投資策略該怎麼做?股債比例該如何分配?有沒有更好的多重資產選擇?

首先,富達國際亞洲多重資產投資管理主管Matthew Quaife表示,從總經的角度來看,現階段的確還沒有到完全樂觀的理由,在通膨還沒有降低到一定的水準時,投資都應該保持審慎的態度。不過,預期經濟溫和衰退不會持續太久,在2023年中之後,有機會見到「衰退轉復甦」的轉折點到來。

因此在投資策略的建議上,2023上半年在全球央行仍以升息對抗通膨情境下,及企業獲利下修尚未完全反映在資產價格情境下,建議資產配置應維持防禦性策略,減持股票和信用資產,保留一定的現金水位。

若2023年發生經濟溫和衰退,投資策略上則偏好主權債優於企業債,偏好投資等級債優於新興市場美元債。產業方面看好美國健康護理及受惠經濟較具韌性的股票如:印度、新加坡銀行股。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2023上半年採取較為審慎保守的態度,2023下半年則可望迎向衰退之後所帶來的復甦轉折點。屆時央行將減緩升息的腳步,甚至不排除有降息可能,股債市場也可望回到負相關的特性,資產配置在債券方面以政府債、投資等級債為主,偏好評價具相對吸引力的投資級債券。

 


在美元部分,預期接下來幾個月仍將維持相對強勢,且還有可能再緩步走高。若未來美元持續走強,有可能對新興市場帶來更大衝擊,因此現階段對新興國家貨幣持中性立場。但後續在通膨達到特定水準的時候,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會轉向,屆時可以留意美元的拐點,並善用美元的弱勢,進行相關標的投資布局。

Matthew Quaife提醒,2023年股債市場仍有可能帶來較大的震盪,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衰退轉復甦」的轉折點,而通常金融市場反應的速度會比基本面快,所以如果投資人等到指數上漲才跟進,往往會錯失前面一段的獲利空間。不如將投資交給專家,讓富達來為投資人掌握多重資產的契機與收益,透過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傳統資產,搭配另類資產,幫投資人提高整體資產總報酬的機會。

觀看更多多重資產投資資訊

延伸閱讀
投資放長線 在多元收益中尋找投資契機
2023年可能步入溫和週期性衰退

「富達投信獨立經營管理」各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各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投資人索取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可至富達投資服務網http://www.fidelity.com.tw/、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 查詢,或請洽富達投信或銷售機構索取。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各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應注意投資必有因利率及匯率變動、市場走向、經濟及政治因素而產生之投資風險。當基金投資於外幣計算之證券,以台幣為基礎之投資人便承受匯率風險。富達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應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自行作投資判斷,並應就投資結果自負其責。投資新興市場可能比投資已開發國家有較大的價格波動及流動性較低的風險。投資人應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度之投資標的。指數舉例僅為投資參考,惟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該指數,指數報酬不代表基金之績效表現/到期殖利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過往績效不保證未來結果。投資人應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度之投資標的。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本資料內容受智慧財產權保護,未經授權不得複製、修改、散發或引用。以上資料包含第三人準備或發行,富達投信提供此等資料僅供台端參考,投資人應自行判斷資料內容之正確性。內容所提及之公司或個股之投資並不應該被視為做買賣相同的建議,僅作為說明之用途。當基金投資於外幣計算之證券,以台幣為基礎之投資人便承受匯率風險。Fidelity富達, Fidelity International, 與Fidelity International 加上其F標章為FIL Limited之商標。FIL Limited 為富達國際有限公司。富達投信為FIL Limited 在台投資100%之子公司。富達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68號11樓。富達投信服務電話0800-00-9911http://www.fidelity.com.tw/ 
EXMP 2212-477



返回 精準投資,掌握佈局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