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未停、通膨高漲,衝擊全球經濟成長。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對於全球景氣的看法抱持審慎但不悲觀的態度,預計景氣有機會在今年第四季底到明年第一季時落底。
七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修了全球全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從6.1%降至3.2%;同時,上調通貨膨脹利率,預期富裕國家的物價將上漲6.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的經濟體物價上漲9.5%。IMF強調:「全球前景所面臨的風險正壓倒性的偏向下行。」全球經濟真的要步入50年以來最疲弱的一年了嗎?甚至可能陷入全面性的衰退?
採購經理人指數擴張 不用擔心美國陷入衰退
對此,長期研究全球經濟的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表示,要看全球經濟的前景,又以美國馬首是瞻,而美國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被外界視為「技術性的衰退」,甚至可能出現萎縮;但是他認為,要判斷美國是否衰退不能單從連續兩個季度的數字表現來斷定,「美國GDP在今年第一季跟第二季的QOQ是負的,但是YOY是正的,再加上七月公布的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達52.8,雖然相較於上個月稍微下跌,但依舊在50的擴張期之上,所以我不覺得美國會陷入衰退。」邱達生說。
另一個外界常拿來質疑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關鍵因素則在於長債殖利率與短債殖利率倒掛,也就是指短年期的利率高於長年期;一般來說,短期利率因為承擔的風險較低所以會比長期利率還要低;但美國竟然會出現借長債的利率比短債還要高,市場解讀為經濟出現疑慮。對此,邱達生認為,美國政府在貨幣政策期間大買長年期公債,壓低長年期公債殖利率,所以這段期間出現的「短債利率高於長債利率的倒掛現象」不能和過去相提並論,或許可以視為警訊,但不會立刻發生,投資人無須過於恐慌。
美國通膨見頂 預計九月升息3碼
相較於美國是否會衰退這個議題,投資人應該要優先關注九月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升息動向,外界普遍認為,由於近日數據顯示美國通膨CPI壓力似有趨緩跡象,美國聯準會的升息腳步可能會從鷹派逐漸向鴿派靠攏,因此原先預期九月會升息3碼的聲音,逐漸被升息2碼所取代。關於美國升息,邱達生認為,美國七月CPI年增率8.5%的表現雖然優於市場預期,但仍高於美國聯準會所訂定的「通膨2%」的目標有一大段差距,再加上美國十一月將舉行期中選舉,政府勢必不能讓通膨數字太難看,因此邱達生預期美國政府九月依舊會升息3碼,到年底或明年初還會有升息1碼的空間,一直到2023上半年,美國升息的腳步才有可能停止。
對於投資人來說,美國升息所造成的資金效應,除了讓美元維持強勢地位之外,若台灣並沒有跟進強力升息,將會帶給新台幣很大的貶值壓力;此外,外資也可能繼續把台股當提款機,台灣的股匯市場都將受到影響。
預期台灣景氣Q4落底 出口成關鍵指標
從經濟數據來看,美國不必然陷入衰退,但值得觀察的是消費者的終端需求,是否真的能夠支撐經濟發展,如果民間消費力道能夠帶動零售業的終端需求,使得近期科技業的庫存能夠有效去化,才能夠進一步確立全球經濟好轉。當歐美的消費力道回復疫情前的水準,才有機會帶動台灣等新興市場的產業成長。
依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經濟預測,第2季民間消費成長2.89%,但下修了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到3.76%,這也是繼5月份下修後,8月份再次下修,同時也預測了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是3.05%。是否有可能還有下調的空間?則必須看國際整體大環境的變化,不用太悲觀,但也不宜太樂觀。「我估計台灣的景氣將在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見底,之後緩慢成長,歐美的需求是否能夠帶動台灣的出口,成為重要的觀察指標。」邱達生說。
從主計處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上修國內的消費需求,但整體的GDP成長率下修,進一步分析數據來看,導致台灣在第二季第三季出現的輸入性通膨的高峰已過,通膨的現象有機會在第四季獲得比較顯著的緩解,甚至有可能降到2%以下。
年底準備進場 黃金1500美元以下可買
在投資操作方面,邱達生認為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有機會可找買點進場,他個人偏好能夠帶來股息股利的標的,例如他在台幣兌美元27.28時單筆進場買美元計價的配息基金,約定每個月領息,然後在台幣兌美元將近30時將領到的息轉換成台幣,再將這筆錢投入高股息ETF或金融股,等於先用匯差養出一頭金雞母,每個月所配的息就像金雞蛋,他再拿這些金雞蛋去買會配息的台股標的,讓金雞蛋長大之後再去孵出更多的會下蛋的小雞。
在美元資產的布局上,邱達生認為,受到聯準會升息政策的影響,明年下半年之前美元易漲不易跌,但持有台幣的人若要兌換美元仍應小心匯率波動的風險;而避險資產黃金,近期更是受到強勢美元的衝擊偏空走勢,邱達生認為金價回落到疫情前的水準也就是1500美元以下,才會是比較安全的買點。
通膨升息市場波動,新常態下的投資策略,完整閱讀2023趨勢e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