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之間近幾個月來的針鋒相對互徵關稅,可能只是長期經濟衝突的開始。而且儘管本週都宣布推出最新的關稅,但兩國的股市都呈現上揚。
分析師表示,關稅並不像交易員預期的那麼嚴重,並且仍有和解的希望。但現實可能證明,來自不同文化發展的全球兩大經濟體,只會追求自身的發展。
J.P. 摩根大通 (JPM-US) 亞太區總經理兼副總裁 Jing Ulrich 說,「現在我們需要考慮,目前的貿易戰是否會演變成經濟冷戰。」
她週四 (20 日) 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 (WEF) 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表示,「中國不會因為外部壓力而改變其國內政策。」
她指出,「爭議核心就出在中國和美國都想在科技領域領導全球。當然,中國在許多方面早已是拓荒者。」
目前北京正在進行長達數年的努力,將國家由製造業導向轉向消費導向來促進經濟成長。政府還推出了「2025 中國製造」計畫,以鼓勵中國國內的技術創新。
紐約大學 Stern 商學院教授 Arun Sundararajan 在同一個小組討論會上說:「中國在數位融入經濟的程度上領先美國 5 年。」
不過,他說,美國在人工智慧研發方面仍領先於中國。他還強調,日本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是超過了這兩個國家。
川普政府表示,在各項針對中國的反制計畫中,首要就是「2025 中國製造」計畫。對自中國進口 2000 億美元的最新一輪加徵關稅將於 9 月 24 日以 10% 的稅率生效,然後在明年 1 月 1 日升至 25%。北京則計畫同期對價值 60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反徵稅,稅率分別為 10% 和 5%。
J.P. 摩根分析師週三 (19 日) 在報告中指出,預計加徵關稅將影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 成長率 0.6 個百分點。由於北京方面努力減少對債務的依賴,並轉向消費驅動的成長,這種放緩將加劇現有的經濟負面壓力。
Ulrich 說,「過程絕對不輕鬆,這條路走來將會非常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