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進股價20元,一年後配息2元,持有成本就降為18元,兩年後就降成16元...」
「這些股票已經持有很多年,早已經是零成本了!」
常常聽一些長線投資的朋友,提到這個靠著領股息「降低成本」的說法時,甚至降到「零成本」,仔細想想,心裡總是有一些怪異的感覺。
這世界上真的有零成本的股票嗎?當然沒這種東西!
但為什麼投資人會誤以為投資能「降低成本」或「零成本」?背後有三個長期投資最常見的迷思:
迷思1、覺得領股息可以降低成本?
那是因為忽視了「時間」的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理解了。想像一下,假設有一個人正在和你推銷銀行定存,他的話術是這麼說:
「你如果存款100萬,每年利息1%,不考慮複利,50年之後你的持有成本就變成50萬,100年之後你的持有百萬存款的成本就變成0元了!」
同樣零成本持股,但聽起來一點也不令人興奮,而且有點詭異對吧。至少100年實在太久了!
投資股票也是一樣,不是只考慮領了多少錢,等待的時間也是一種成本!每年看似成本都在降低,事實是,同樣的時間和金錢,也許投資在其他標的上成效會更好!
迷思2、靠配股配息賺錢?
股息都是從本金配發,實際上你的資產並沒有增加!
「定存股」是最近很熱門的概念,給人的感覺就像每年穩定領利息,但事實上銀行定存和股票,本質上仍有很大的不同。
銀行發利息時,並不會影響本金,而是額外的做配息。但股票發股息時,是從你的本金(公司資產)拿錢出來發給你自己,所以你的資產只是從公司的口袋,換到自己的口袋,到頭來都還是你自己的錢,只有當填權息時,利息才算真正的入帳。
既然資產沒有增加,那股息自然也沒有真正的入帳,持有成本自然也不會降低。若一檔股票填權息很困難,代表企業沒有持續在成長!而長期無法成長的企業,最後通常一致的走向衰退。
延伸閱讀:什麼是除權息、填權息?
迷思3、零成本很安全?
消極的心態投資,小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長期投資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等待獲利的時間真的很漫長,即使判斷發生錯誤,很難立即的發現。
投資過程如果想降低風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買在便宜的價格,或是選擇高配息的股票,利用逐年的配息,先回收部分的資金降低風險,所以高配息、高殖利率的公司,風險看起來相對較低。
談到高配息、高殖利率,台灣人都眼睛一亮。但投資不是只考慮風險,也同時要考慮獲利能力!否則放定存就好,因為風險最低。
會有降低成本、零成本的心態,是因為對投資採取一個十分保守的觀點,認為只要不賠就好。
「反正已經持有很多年,都已經零成本了,就擺著領股息啊。」
抱著這種消極的心態投資,很可能賺到股息,卻賠掉價差,甚至有可能某天連股息都領不到。白白浪費掉的時間,不也是一種「套牢」嗎?
延伸閱讀:買進之後,如何精明的賣出?
快速結論:
1、不要迷思領股息可以降低成本的想法,因為你也付出了等待時間。
2、股票配息的概念和銀行定存不同,股票配息的錢實際上是來自你的本金。
3、即使已經靠領股息拿回成本,股價下跌時也不該消極的放任它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定存股三大迷思】股票持有多年,早已經是「零成本」?這樣想你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