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市場供過於求,加上中國買氣減弱,導致國際奶粉價一路跌至7 年來新低,但台灣似乎還感受不到。
中國經濟放緩有多慘,紐西蘭酪農們最知道!
因為中國進口需求量大減,紐西蘭出口大宗奶粉報價狂跌,特別是全脂奶粉國際拍賣價格,已跌到了至少七年來的最低價位。
根據《國際商用全球乳製品拍賣平台》(GlobalDairyTrade)所發布的全球奶製品價格指數顯示,全球全脂奶粉價格過去十二個月以來,已暴跌四成,目前均價跌至每噸一千五百九十美元(見六十九頁圖)。市場研究機構HighGround Dairy總裁梅爾(Eric Meyer)表示,全球奶粉庫存供過於求的現象,使得買家都在觀望價格是否會進一步下跌。
而這波奶粉價格下跌,已動搖有「牛奶版沙烏地阿拉伯」稱號的紐西蘭經濟。因為該國全脂奶粉的出口量約占全球三分之二,乳製品又占了紐西蘭出口額的三分之一。
但這波奶粉價格崩盤又是怎麼來的?從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到,奶製品價格這幾年走勢可說是大起大落,先是在二○一三年創下歷史新高,卻又在今年一路崩跌,紐西蘭央行認為,主因就是中國進口需求減緩所導致。
但,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新二胎政策,對乳製品等需求照理說應該是急速上升,畢竟根據統計,嬰幼兒奶粉價格已經持續了十年(從二○○五年到二○一四年)每年的平均漲幅達到一五%,高成長代表高需求,為何進口需求會突然降低?原來一切都與官方刻意管制有關。
發現》中國限制進口
五成紐國品牌賣不進大陸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這幾年中國進口奶粉總量屢創紀錄,每年進口總量已突破一百萬噸,這還不包括中國旅客到國外觀光或者是入境香港去搶購奶粉的數量,換言之,這龐大「錢流於外」和國際上對中國旅客的不良觀感,終於讓北京決定動手整頓。
二○一四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口奶粉規定,未經過註冊的外國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得進口,當時只有四十一家生產商拿到了進入中國的入場券,連日本和美國廠商都被迫暫時缺席,任何廠商想要進入中國銷售,就必須在中國生產,或是由名單中核准的生產商供貨。
如此一來,就降低大批海外代購及海外小規模代工廠供應,同時杜絕國外仿製大品牌奶粉流入中國,等於最後在中國市場內,都會是國外大企業生產的,雜牌、小品牌奶粉會被擋在海關之外,代工廠規模小、配方研發能力不夠者,將面臨被淘汰風險。
以國家來看,雖然紐西蘭仍是通過註冊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但因為紐西蘭當地奶粉生產企業就高達一百五十多家,目前還有一半沒拿到許可證,因此,就有乳品同業曾經預估,紐西蘭現有一百多個奶粉品牌,恐怕有五成再也無法賣到中國了,而這就是紐西蘭出口衰退的主因。
但這過程還有一些插曲,因為二○一三年曾爆出,紐西蘭最大乳品出口商恆天然(Fonterra)產品被驗出疑似肉毒桿菌,紐國政府下重手處罰恆天然紐幣三百萬元,並且全面回收外銷的嬰兒配方奶,中國也暫時禁止紐西蘭奶粉進口,所幸後續檢驗發現該病菌跟肉毒桿菌無關。
源頭》中國救本土奶業
砸一千五百億推產業重組
除了限制進口,中國也已經開始扶植自己的奶粉「紅色供應鏈」。
《彭博》新聞指出,其實這就是中國奶粉市場的進口替代效應,中國去年牛奶產量提高了三百萬噸,大力提振了國內供應,就是為了走出那一年悲慘的記憶。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乳業史上最黑暗的時間,就是二○○八年發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廠商以做假方式通過蛋白質含量測試,事件爆發後嚴重衝擊中國乳品製造商銷售逾五年。
在該毒奶粉事件爆發前,外國嬰兒配方奶粉中國市占率僅三成,至今已經占據了其國內市場的一半。
為了挽救其本土乳業,中國官方先是祭出了補貼政策,資金總計高達人民幣三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接著國務院再推出配方乳產業的重組方案,預計在今年底前將形成十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人民幣二十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甚至還有業者打出「為家人做奶粉,為國人爭口氣」宣傳口號,希望拉抬買氣。
但更深層導致奶粉價格走低的理由,恐怕是需求端改變。
紐西蘭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分行農業金融部總經理莫伊尼漢 (Hayley Moynihan)更擔心中國人均牛奶的消費量,特別是在大城市的消費量,已經基本達到飽和,「開始看到人均消費增長放緩。」
再加上外商奶粉品牌廠商為了提高民眾信心,降低對銷售通路的依賴,透過臉書、網路等行銷,讓消費者透過智慧型手機就能了解,奶粉自農場到貨架的全供應鏈資訊,避免購買流程中被抬價,都是奶粉價格不再像過去只漲不跌的結構性原因。
2年前創新高,今年卻一路跌——紐西蘭全脂奶粉報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