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交易能給你什麼?」相信許多人第一直覺都會回答:「交易不就為了賺錢嗎?」的確沒錯,我交易也是想賺錢,所以,交易心理其實大部分探討的是:「錢跟你的關係!」
事實上,我是個可以吃水餃連吃1個月,每天穿迷彩內衣出門、不買奢侈品的清心寡欲男,較多的花費通常是忍不住的口欲,想吃美食,但也不至於花上鉅款。
那為什麼還需要靠交易賺很多錢呢?
一開始,因為我「想證明自己」,證明我能比投資做不好而影響生活的爸爸好。小時候,我總認為爸爸不買喜歡的東西給我們,或者出手小氣、喜歡計較,都是投資失利害的。但等到開始投資後,我似乎也陷入父親的惡性循環之中,不敢花錢,凡事猶豫再三,只差在我還勉強能辨識當下的心理狀態。
當我釐清錯誤心態後再做交易,我喜歡上交易要對自己負責的感覺,也覺得交易像是場有趣的心理戰,甚至我可以把喜歡的心理輔導及心理研究融入交易之中,幫他人做交易心理諮詢、釐清交易心理,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讓交易在我的生活中,有更多元及正向的意義。
所以除了錢以外,賦予所做事務意義感很重要,意義感是推動你人生持續前進的動力。交易要做得好、做得久,賦予意義是個不錯的方法,不論是「交易像創業」、交易是「適合個性的工作」,或是你的某個目標「只能靠交易才能完成」等等。
找到意義,你才會自發性地持續進步,才能在虧損萬念俱灰時,再撐下去。
有空或交易不順時,可以反思一下,交易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找不到答案,不交易,也是個好選擇。
賺多少才夠?
之前參加一個家族治療的工作坊,是跟伴侶、父親之間關係有關的,在工作坊的主持心理師帶領下,帶我看見小時候父親沒有滿足我跟母親金錢與物質的部分,如何影響了我的成長,並促使我在成立家庭後,想把這份遺憾轉為對物質的追求,補償給我的太太。
這種過度渴望財富的念頭,是辛苦的、是折磨的。更重要的是,還會在交易決策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用較大的槓桿交易,渴望賺到超過自己實際所需的財富。
事實上,我跟太太組成的家庭算滿有財務餘裕,但從小深植在內心的「匱乏感」,促使我不斷想賺更多錢,最好多到可以讓我跟太太都不用工作,不用煩惱工作壓力及物質生活,而這份「金錢焦慮」,其實是十分不理性的。
我們可以從物質、心理面這兩個面向來探討滿足感:
一、物質滿足
「滿足」聽起來是抽象的名詞,當內心對財富有強烈匱乏感及不安全感時,會產生災難性思考,「錢好像很不夠用、我好像快要變成窮人」,金錢焦慮會隨著收入的暫停而不斷湧上心頭。
為了破除這個非理性的念頭,我們要務實地盤點自身財務狀況,確實清點實際的資產,破除不現實的貧窮想像。
首先,要了解個人的現金流狀況(盤點收入、支出),你可以先把所有的戶頭、存摺等等拿出來,看看自己總共還有多少存款,並計算自己正職與兼職的收入。
接下來,把現有的房貸、車貸等定額債務列出,並透過記帳的方式,抓出每個月大概的平均支出花費。支出統計是評估物質滿足的關鍵,因為你可以「量化欲望」,知道每個月的欲望要花多少錢滿足。
把收入減掉支出,就是你可以用的現金流,而投資可以用的錢,會從現金流入提撥一定比例到現股交割戶頭、期貨保證金戶頭中,也就是你可以虧的錢。把這些東西好好盤點清楚,你才不會一直「感覺」錢好像快不夠用。
二、心理滿足
心理滿足的部分比較抽象,我區分為「感受到自己滿足」、「感受到滿足別人」2種。
1.感受自己滿足:
藉由心理學、行為財務學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曾說:「金錢對人生滿意度也有重大影響力,但只有在你缺乏資金時,金錢才能影響你的快樂。貧窮帶來苦難,但只要收入超過基本需求一定程度,就不必然增加你的快樂。」
這代表著,「如果你能滿足基本需求,你就有可能跟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一樣快樂」。康納曼也提到,想要創造滿足感,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創造美好回憶」,你得去做那些你熱愛、會讓你興奮及悸動不已的事。對我來說,是旅遊、美食和親友快樂相處與幫助他人等,而你也需要思考屬於自己的心理滿足感來源。
2.感受滿足別人:
至於感受滿足別人,這個比較淺顯易懂,你不應該用猜測的方式,去揣摩他人是否會滿足,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詢問與核對」。
以我跟太太相處為例,以前我都覺得要賺到年薪幾百萬元、不用讓老婆上班,才能當個滿足家庭的好丈夫,但後來跟老婆懇談才發現,只要偶爾帶家人國內外旅遊、吃美食,就已經很滿足了。
其他那些經濟條件,都是我自己想像出來,想要滿足我對金錢的焦慮以及不安全感而已。所以,如果你對某個人有心理滿足上的愧疚感,不妨在一個好的時機、安全的環境與關係下,直接詢問對方,確認他的感受、核對你們的關係!
如果對方已經滿足,就可以卸下你心裡的重擔;如果還沒滿足,你也可以知道確切努力的方向,不用撞破頭還做白工。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多愛自己一點,你的內心愈富足,對於錢的追求也就愈不辛苦!
延伸閱讀
熱衷投資,每天不是在看盤就是關注股價漲跌?一個過來人勸:交易不該是你生活的全部
受家庭教育影響,不管做什麼都要算CP值...窮養後遺症讓她體悟:省過頭,反而失去了很多可能性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