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錶教會我的事
我聯繫了很想採訪的企業主,他擁有了不起的成就,包括把事業從構想發展成數百萬美元的企業,並在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從他身上能學到很多東西。
我跟他通上電話,詢問能否與他會面15分鐘。他答應了,我帶著準備好的問題赴約。
見面握手之後,我驚訝地看到他掏出碼錶,放在桌上。「你有15分鐘。」他說。
這是我第1次目睹有人用行動表達對時間的嚴格要求。我當時相當慶幸為提問做好了充分準備。那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訪談。我離開前向他提起我對碼錶的概念很感興趣,他同意改天再跟我談15分鐘。
第2次見到他時,我直接提出了關於碼錶的問題。
他告訴我,我通過了考驗。他解釋,大多數人都不把時間當一回事,但我在訪談前做好了準備,而且在15分鐘內問完了想問的問題,他因此知道我明白「準備」的力量,而且明智地運用時間。
接著他解釋,很多人以為每次開會必須花上1個小時,而這其實是校園生活留下的影響。學校教導我們,任何科目最適合1小時的課程,所以日後我們以為每1次會議都應該長達1小時。
之後,我也觀察有多少跟我見面的人把會談時間設定成1小時。他們把開始的30分鐘拿來談論跟會面的主因無關的事。別誤會,我不是說會談時得直接切入主題,連噓寒問暖也省略,但現實是大多數會議完全是浪費時間。
我那位手持碼錶的導師指出,人如果知道時間短暫,一定會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接著跟我分享了1句話,之後無論做什麼我都牢記於心:「你其實在教導人們如何對待你。」我發現這在人生和商務上都堪稱真理。
我在犯錯後才明白這個道理,以下是其中一個案例。
我年輕時創辦的第1家公司,是在網際網路剛出現時成立的。我開設了支援電影業的線上媒合平台,演員可以透過平台發布大頭照和簡歷,然後選角導演會使用我們的網站來尋找人才。
在那段期間,我進辦公室時多半會遵守專業守則,甚至會穿西裝。
但有一天,我穿著短褲和T恤進辦公室,採取了更隨性的態度。我整個下午四處坐下來跟工作團隊聊天,比較像是朋友,而不是團隊主管。我掉進了朋友圈,忘了自己是領袖。隔週,我重蹈覆轍。員工開始跟我開玩笑,彷彿我是他們的哥兒們。這種互動雖然很有趣,但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製造日後的問題。果不其然,問題出現了。
接下來1個月,我發現員工給我的報告寫得比較隨便;有天我打電話去辦公室,卻發現員工決定提前下班,因為外頭陽光明媚;某個團隊成員甚至開始跟走進辦公室裡的演員約會(公司明文禁止此事);我還不得不解僱某個團隊成員,因為那人跟公司「借」了一些錢。我之前以更高的標準管理公司時,從沒遇過這些問題。
請幫自己一個忙:把親密朋友和你的商業關係畫清界線。我並不是叫你不要保持禮貌,而是要你不要態度隨便。而這一切,都從你如何表達多麼珍惜時間開始。
大部分的事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一項活動需要的時間,通常會擴展得跟你允許的時間一樣長。
也許你也有過以下經歷:老師在學期開始時宣布,學期末要交1份作業。因為作業是學期末才要交,大多數學生覺得時間多得是,截止日還早得很。
時間一下就過去了,學期最後1週到來,不得不面對迫在眉睫的截止日。
你逼自己進入高速檔,在1個晚上完成大半作業,原本應該花1整個學期做的作業,其實只需要幾個小時。 生活中幾乎所有事都是如此。若全神貫注、集中精力投入工作,成果往往比我們預期的要多。工作項目花費的時間,總是會隨著我們對它的設定延長或縮短。
試著在更短的時間內以更高效率完成工作,你會發現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大量工作。
當我表現出重視在商業關係中花費的時間,與我共事的人也開始在上班前做足準備。我收到的報告更及時,也更完整,人們甚至開始問我,在我們共處的時間裡什麼最重要。而且,正如你猜到的那樣,我的員工現在很少遲到,而且與我會面時經常早到。
學到碼錶教我的事後,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生產力,以及該如何管理我的公司。了解時間的價值,也能讓經驗不足的企業管理人犯下的許多錯誤變得一目了然。
現實是,利潤並不是建立在「用時間換取金錢」。你現在得做出決定:不要在「追求金錢」上浪費時間。想建立高效率的公司,並保有自由和平衡的生活,就要了解時間與金錢。
多年來,我不斷遇到成功的企業家,也遇過效率較低的企業家,有些非常富有,擁有知名並獲得認可的國際品牌。但他們效率較低,因為工作太過努力,沒有盡可能高效使用時間、系統和資源。他們的工作效率對不起花費的時間。
例如,我聽過許多企業教練分享,拓展業務的最可靠方法是「更努力」。
在任何你想改善的事情上,基本上都能套用。不管你想改善什麼,投入更多努力就對了。他們常拋出的口號包括「冠軍總是拿出110%的努力」。
但是,世界頂級商界領袖不會想方設法結識更多人、做更多行銷,或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上。 「工作富有成效」並不意味「找更多事做」,而是「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做得更多」。在大多數情況下,生產力就是找到方法減少工作量,並提升效率,改善結果。在我的研討會上,我的「做得更少,獲得更多」方法是透過「漏斗效應」。
延伸閱讀
想提升工作效能,又怕自己不夠自律...上市公司高階主管教你從3層面入手,養成好習慣
居家辦公自由但工時長,好想回公司?短期恐難達成,想有效管理員工、提升工作效率不妨這麼做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