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美國的科技產業,在全球還能維持至少20年以上的競爭優勢,我想這個觀點應該不算誇大。在這個優勢之下,想投資成長股,又怎能錯過美國科技股。
每個10年期,幾乎都有超級成長型的科技股誕生在美國,就以最近30年來說,半導體熱,造就了英特爾;網路熱,萌生了Amazon、Paypal、google;手機熱,打造了蘋果;電動車熱,催生了特斯拉。
後面在排隊等出頭的新科技股還很多,從新能源、新電池、新運輸系統、火星概念股到生命科技等等。新科技經過時間發酵而普及,就成為日常,前緣科技股變成了生活概念股,既具成長性,又有日常的不可或缺性,這是近30年來不斷重覆上演的戲碼。
其間,縱然有些知名的美國科技公司倒下了,但競爭者總能很快補上,譬如曾經的搜尋與入口網站霸主——雅虎(後被併購),在經營陷入低迷之後,google很快卡位成為新巨頭。手機大廠摩托羅拉不振,蘋果隨即脫穎而出。
產業霸主在美國的快速交替,形成支撐美股的強大力量,這也讓美國的成長型基金,能在長期間維持不錯的表現,甚至在某些牛市年度,可以出現驚人報酬。譬如「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基金」,在2020年竟交出102%的報酬,3年與5年的年化報酬分別為37.31%與26.58%,這檔基金主要仍是投資在中大型股,但表現仍遠勝S&P 500指數報酬(2020年為10.37%、3年年化為11.37%、5年年化為11.01%)。
檢視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基金的前十大持股,果然也多為知名科技服務公司,如Amazon、Square(數位支付公司)、Shopify(電子商務平台)、UBER、Zoom(視訊會議)、Twitter等等,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都已是我們的日常,且具備獲利模式。
提到美國高科技,通常也會很快被聯想到的另一檔基金是「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這檔基金是得獎的常勝軍,多年來拿下包括Smart智富基金獎、理柏基金獎在內的多項大獎,2020年交出47.79%的報酬率,3年與5年年化報酬分別為27.8%、21.68%。
攤開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的前10大持股,許多也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字,Amazon、微軟、Shopify、Facebook、Paypal、Alphabet(google的控股公司)等,毫不意外。
再看一檔長期同樣表現不錯的美國成長股基金,「摩根基金-JPM美國企業成長基金」,2020年報酬率為44.6%,3年與5年年化報酬為25.47%、18.69%。主要持股為Apple、微軟、Amazon、Tesla、Paypal等,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也都是你我經常使用。
不可諱言,現在這些股票的價格都非常高,雖然股市的上檔空間難以預測,但如果只以單筆進場,投資風險確實偏高。不過,我想提的觀念是,在當前這種強者恆強的大型科技業主宰市場的趨勢下,長期的投資組合裡若缺少美國成長型或美國科技基金,很可能嚴重拖累績效。如果之前已經錯過美國科技股的投資人,我知道你們內心很艱熬,現在上車怕接到最高檔,不上,又看著這車一路狂奔不回頭。如果能有勉強兩全其美的辦法,至少趕快開始定期定額,若股市有大幅拉回,可再考慮加倍扣款。
我想到2000年網路泡沫化之時,有人曾提出這項概念,就是未來晶片不值錢,貴的是原物料。在2003年~2007年BRIC四國崛起(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帶動的牛市,確實是原物料狂飆,科技股較為低迷。不過到了2011年重啟的新牛市,科技股就再度成為牛市的發動機,一路衝高到今時今刻,且創新仍在持續,還未見其動能停歇。的確,有些晶片變得很便宜,但更貴、更先進製程的晶片卻一直在生產出來,支撐著更多以往想像不到的新應用,我相信,這個趨勢在未來20年還是會持續著,畢竟,我不是末日學說的信仰者。(本文作者《Smart智富》月刊社長)
延伸閱讀
投資裡,總是被你錯過的天菜(Mr./Ms. Right)
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必懂:大象會跳舞,但不是每隻大象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