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昨(編按:10月20日)晚又上漲了515點,距離歷史高點又近了一步,道瓊5萬點以前只覺得很遙遠,如今卻近在眼前,不管是不是年底就會到,總有一天會過就好。
台股同樣也是火熱,畢竟台灣是科技島,AI狂潮來臨,許多公司都是重要供應鏈,賺錢速度極快,美國的那些AI應用是否能產生利潤還不知道,可是台灣代工的優勢就出來了,先賺到這「鏟子財」,就足以讓全台灣社會財富攀高,美國這些大公司們不斷燒錢,為了AI基礎建設只能這樣,台灣這些科技業者們自然樂觀其成。
台股指數也愈來愈高,距離2萬8,000點只有百點左右,也愈來愈多人開始期盼3萬點的到來,其實資本世代就是如此,不管是房價上漲、股市上漲,這些都會讓整體社會的財富更膨脹。
曾聽到一種說法,認為房子是必需品、所以不能漲,股市不是必需品,所以沒有差,大不了不玩不就好了。
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有這樣的觀念,專欄讀者務必要糾正過來或者跟父母親、家人好好溝通,因為股市不斷上漲的過程中,會產生數兆元的財富,股市市值也象徵一個國家的財富能力,
「將來有一天必然會泡沫」,有人會這樣說。
問題是,這個將來是多久以後?
會不會是20年後?或者30年後才會遇到大蕭條?
至少我們看了過去20幾年、30幾年來,股市經歷無數的挫折,上下起伏後,還是上漲到現在,這是由於人類不斷追求經濟成長,以及濫印鈔票的原因所致。
要不然黃金也不過是塊金屬罷了,實用性還遠低於其他金屬,為什麼卻是貴翻天?每盎司現在來到4,300美元以上。
即便回頭看去年底價格,也是每盎司2,600美元,也有很多人覺得太貴,都遠高於20年前或30年前。
法定貨幣只是我們拿來生活、交換需求所要用的工具,並不是能夠長久保存我們勞動成果的好東西,這個觀念看似很簡單,卻仍然有許許多多的人不懂,因此才會說出「股市上漲跟我無關」這樣的話,當這社會愈來愈多人淨資產達到3,000萬(百萬美元)的時候,那提供服務、提供商品的代價就會更高,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就是:台北市跟竹北的物價就是高於其他縣市。
台北市是首都,這很好懂,竹北則是受益半導體業噴發,這5年來產生太多新富階級,導致當地供需失衡,有限的資源卻被大量金錢追求,那當然竹北物價就快速攀高,甚至不輸首都。
因此股市連續上漲,對沒有任何投資理財的人「很傷」。
例如:當大家平均財富都上升30萬的情況下,財富原地踏步的人,那就是往後排,這是不爭的事實,就像一個班級的學生,大家認真努力後都進步了,全班從平均都考60分,到後來大家都進步到85分,自己只有進步到65分,這肯定就排在全班的末段。
不勝唏噓,因為很多簡單的道理,在我們學生時代都經歷過,但出了社會可能大家聽不到真話,職場上表面禮貌還是要做,導致一年過一年後,很多人還真的原地踏步,誤以為整個社會的人們也跟自己一樣留在原地,畢竟看衰台灣的相關影片跟言論還是非常多,這很正常。
台灣到底是不是很窮困,這問題早有答案,國際各項數據顯示,台灣人的富裕程度太驚人,
百萬美元以上身價的富翁(國際定義),每年增加的人數相當快速,全球這麼多國家,台灣已經可以擠入前20名富有國家。
相信也會有人質疑,會不會只有最上面的人富裕,其實多數人並沒有什麼財富?
不是的,因為中位數就是這樣呈現,中位數已經撇除兩端的極端值,可以很客觀呈現樣貌,加上前段所述,當大家都往上進步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好像自己也沒有辦法過多好,即便財富有所增加,可是就遠不如以前所想像的那樣,這實屬正常,因為別人也在進步,大致上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父母想提早贈與財產給子女,又擔心子女棄之不顧,怎麼辦?3方向可先釐清
低薪、房價物價漲不停...一切都是大環境的錯?與其怨懟,不如及早開始做「這件事」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