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

黃金一向是避險投資者的心頭好,尤其在股市不確定性升溫的環境中,更被視為防禦型資產的首選。不過,自2024年初至今,金價一路狂飆,黃金還適合進場嗎?

專家表示,黃金具備稀缺性、又被視為非美貨幣,能夠抵抗通膨、穩定資產波動,因此一直相當受到投資人的青睞。2022年第3季起,全球央行也陸續增持黃金,美國、德國、義大利與法國等國的黃金儲備甚至占外匯儲備7成以上,中國政府「去美元化」的動作亦反應在買進黃金,這波強勁的官方買盤正是推升金價屢創新高的重要動能。

不過,金價的快速上漲已埋下回檔風險。專家指出,當黃金漲幅過大,本身就構成一種投資風險。若抱持短線「賺價差」的投機心態進場,恐怕容易失望。而且,黃金雖然擁有穩定資產價值的特性,但不具備利息收益或成長動能,因此價格波動容易受到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向左右。

黃金非避險萬靈丹,

重大危機來臨也會被拋售

再從歷史經驗來看,當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時,黃金在第一時間反而可能變成被變現的對象。譬如2008年金融海嘯與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金價都曾顯著下滑,並非如預期般的抗跌(詳見圖1)。專家認為,重大危機發生時,市場進入極端恐慌狀態,會傾向變現手上所有可以快速兌換現金的資產,黃金也在其中。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金價震盪走弱

因此,當市場風險還屬中度,如地緣政治衝突或短期金融震盪時,黃金的確可以扮演資產避風港的角色,但若市場遭遇大規模資金撤退與全面性恐慌,黃金的表現可能會讓投資人感到意外。這也說明,黃金雖然屬於防禦型資產,但並不是萬靈丹,特別是在危機爆發初期,表現未必如預期穩定。

黃金適合長線防禦配置,
應搭配美元與短債分散風險

有鑑於此,面對黃金價格已高、以及其防禦能力的不確定性,專家建議投資人應調整對黃金的期待,將其視為資產配置中的一環。對於有避險需求者,可以透過黃金存摺、定期定額方式進行分批布局,維持資產的穩定性。但前提是「適量配置」,切勿過度集中,否則易陷入價格回檔風險。

此外,光靠黃金作為防禦資產恐怕不夠周全。實務上,建議黃金可與美元存款、3年期以下的美國短期公債搭配使用,形成完整的防禦型資產組合。與黃金相比,美元在多次重大金融危機中,具備更強的流動性與交易功能,往往在市場動盪時反而更受到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美元地位逐漸受到挑戰,未來是否仍能維持「終極避險」的角色,仍需觀察未來一波重大危機的市場反應。不過,在當前環境下,美元與黃金的雙配置,加上美債補強,依然是穩健投資人的首選防禦組合。

延伸閱讀
豐原黃金詐騙案》詐騙3階段「養套殺」是什麼?如何辨識投資詐騙、怎麼預防?
有土斯有財觀念根深蒂固,買房是最好的投資?專家點破:「這類房子」買不如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