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來臨,各界大聲疾呼:退休財務規畫一定要做!你聽到了。你意識到退休後少了工作收入,最好事先建立被動現金流;你擔心醫療自費項目愈來愈多,疾病、意外一旦發生,財務壓力必然大增;你也知道隨著醫學進步,自己可能面臨長壽風險,所需要的退休金恐將超過原先預期。然而,眼前的日常,仍是在應付著大大小小的生活開銷,五花八門的金融商品亦讓你眼花撩亂,你想開始規畫退休財務,卻苦無時間、專業,聽著專家們大談投資理財,你茫茫然不知該怎麼著手。
別擔心,以下要介紹的3大策略皆簡單易行,堪稱「懶人退休金準備法」,建議及早開始執行,透過時間複利,在未來積攢出可觀的退休金:
策略1》自提薪資6%到勞退個人專戶
如果你是有一定雇主的勞工,應把握勞退新制設計中,員工可以自行提繳薪資的1%至6%到個人專戶的機會,不僅享有2年定存收益的最低保證,當年度提繳金額亦不計入年度所得,免於課稅。
勞退新制規定,雇主必須依法為其員工提繳薪資的至少6%到勞退帳戶之中,但對於個人提繳部分則不予強迫,因此很多人忽視、甚至不知道可以善用這項權益,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多加一份保障。
假設某甲的月薪是3萬元,自提6%薪資到勞退帳戶,相當於每天存入60元(30,000元×6%÷30天=60元),金額不多,不過是1天省下1杯飲料錢而已,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但每天60元,每月即有1,800元進到勞退帳戶中,若以勞退基金過去10年的年收益率多在6%以上計算,經過40年可累積退休金約345萬元。
策略2》收入10%定期投資全球廣基型ETF
廣基型ETF所參酌的廣基證券指數(broad-based security index)含括了不同產業,譬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成分股種類相當多元,能反映美國市場的整體表現。而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廣基型ETF是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它的布局多達約47國,規避了單一國家的風險,長期報酬表現亮眼。專家指出,定期定額進行全球配置,充分分散風險之餘,長期而言可以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詳見表1)。
策略3》運用「股債槓鈴策略」+「100法則」
「股債槓鈴策略」是透過投資與股市相關性偏低的高信評債券,收取穩定配息,再將債息投入到優質的股票,藉由「利滾利」的方式增加財富。此策略的好處是,一方面利用債券避險,一方面將債息持續挹注到股市中,放大投資母金。
而股債配置的比率,可運用簡單的「100法則」作為衡量基準,亦即「100-年齡=投入在股市的百分比」。假設投資人目前是30歲,配置上可將資金的70%放在股票部位、30%配置於債券;目前是40歲,則投資股票的資金可占60%、40%配置於債券,以此類推。
如此一來,隨著年紀增長,固定收益(債券)的比率將逐步拉高,到了60歲時,資產配置的比率就會與40歲時恰恰相反,股票占資金的40%、債券占60%,成為股債兼具、但風險較低的配置。退休以後,由於收益型資產的比率已相當高,穩定、足夠的現金流將可支應少了工作收入後的生活。
延伸閱讀
創造退休後的現金流,你一定要知道的5種投資工具!
退休族想要有1057萬退休金,卻只存到686萬...壯世代可加碼這類ETF,增加被動收入!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