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人都需要AI算力這樣的性能,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數據中心足夠大到能提供這種性能;所以,AI不能是雲服務,而必須是分布式的,才能實現規模化,這也是將生成式AI從「雲端」走向「邊緣端」的關鍵轉捩點。
既然AI跨入企業應用領域勢在必行,而企業也能結合現有的MDM(行動裝置管理)等管理工具,來加強對生成式AI使用的管控,同時還能讓模型輸出更貼近使用者身處的情境。
大叔認為接下來如何將PC升級成AI PC?消費者買不買單?將會是最終決定PC換機潮的重要關鍵。
當AI PC裝置能執行運算,因為資料不需要傳輸雲端,直接在本地裝置上就能處理,反應能更即時,還能夠支援離線環境中的使用。
可是,由於現今的行動PC處理器架構主要是針對文書處理、影音娛樂及遊戲需求,而非專為AI或生成式AI應用所設計;這將使得在執行這類應用時,通常會需要占用大量GPU運算資源,而且也相當耗電,不只無法持續性的使用,也容易影響到其他應用的使用體驗,可能因此變得不夠流暢,而造成應用執行速度變慢,甚至無法使用。這成了在行動PC上實現生成式AI應用所面臨的挑戰。
AI PC廣義上為能夠運行生成式AI應用的電腦裝置,若以硬體規格視之,主要會具備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NPU(神經網路處理器)。
所謂的NPU,類似於人類的神經系統,相比CPU和GPU,能以更低功耗快速處理大量資料,因而適用於AI相關應用。
英特爾新的AI處理器瞄準企業行動PC
英特爾今年新的AI處理器戰略正是瞄準了企業行動PC的AI應用需求,而發表了首款整合NPU的行動PC處理器,來因應不斷增長的AI應用所需,特別是生成式AI相關應用。這款新處理器中還結合許多新技術,包括採用了Intel 4製程節點、3D高效混合架構,以及Foveros封裝技術的小晶片設計等。
Intel認為未來使用者會希望完整運用 AI 功能,但同時又要確保電池壽命夠長,而 AI PC將是符合2種需求的最佳解方,Intel 副總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也分析「到了2028年,AI PC 占PC市場的80%」。Intel 的夥伴包括 Acer、ASUS、Del、Google Chromebook、HP、Lenovo、LG、微軟Surface、MSI和三星等。
Intel新 NPU 「Intel AI Boost」專門建構來以低耗電量處理更長時間的AI工作,較耗電效率較前一代提升2.5倍。 Core Ultra中的NPU能驅動Windows 11 Studio效果,在不太傷電池效能下帶來背景模糊、加強影片光線等效果,在日常使用上可用在提升視訊會議模糊背景的品質。雖然微軟只有提到NPU的Studio效果應用,但相信Intel新系列已為Windows日後各式 AI 功能鋪下基礎。
大叔表示其實在英特爾的Meteor Lake之前,包括蘋果自2020年開始推出的自研晶片、AMD今年推出的Ryxen系列等,也都已整合NPU。
全球AI PC目前動作頻頻的廠商,莫過於晶片廠和PC品牌廠兩大類型。
晶片廠部分,包括英特爾、AMD、高通、NVIDIA等都來勢洶洶。
AMD近期已發布 Ryzen 8040 系列處理器,執行長蘇姿丰宣稱AMD是全球首家將NPU整合進x86處理器的公司,且新品的NPU速度相較前代產品已快達1.4倍。
高通則早在10月Snapdragon高峰會上,發表專用於PC的Snapdragon X Elite平台,對外展示的效能超過英特爾、蘋果,顯然做足準備來搶市。
疫情後歷經景氣大反轉的PC品牌廠,也總算在這波AI浪潮中找到新商機。全球市占前幾大廠商包括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華碩、宏碁都宣示將陸續推出新品,明年就是他們幾家公司的主場。
至於軟體領域領頭羊微軟,更在AI PC發展上具有關鍵影響力。目前微軟已將人工智慧助手Copilot整合進Windows 11作業系統中,各界亦期待新一版作業系統Windows 12接下來推出後,將提供更強大的AI應用,促進高規格硬體的需求。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AI PC規格升級不只牽涉晶片和軟體,包括零組件供應鏈都會受惠。 另外,AI PC同時也仰賴更多記憶體、更優質的電池、規格更高的相機、以及更好的散熱設計,大叔表示「每一個環節,都代表著一個商機。」
因此大叔整理一些「AI PC台廠概念股」:
半導體、晶圓代工:台積電(2330)
封測:日月光(3711)、京元電(2449)
記憶體:華邦電(2344)、南亞科(2408)
高速傳輸:譜瑞-KY(4966)、祥碩(5269)
零組件、載板:欣興(3037)、景碩(3189)、南電(8046)
電源供應器:台達電(2308)、光寶(2301)
電源管理IC:矽力-KY(6415)、茂達(6138)
散熱:雙鴻(3324)、奇鋐(3017)
整機、組裝廠:鴻海(2317)、和碩(4938)、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英業達(2356)
品牌廠:宏碁(2353)、華碩(2357)、技嘉(2376)、微星(2377)
主機板:華擎(3515)、技嘉(2376)
AI PC會否掀起換機潮?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認為,最初改變一定會從軟體應用開始,進而帶來「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轉變。市場應聚焦在更多元的「應用」發展上,AI PC才會一步步成長。
產業人士目前也多半把AI PC看成是「漸進式」而非「爆發性」普及的過程,關鍵原因在於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初期成本仍高兩大因素。
不過,隨著英特爾Core Ultra處理器風風光光問世,近年來由英特爾、微軟、高通等大廠共同主導的開源深度學習模型「QNNX」也持續發展中,一旦開放平台趨於成熟,將能再進一步實現AI在終端裝置運行的願景。
加上疫情間消費者購買的筆電差不多進入換機期,因此將自然而然迎來汰換潮。
大叔指出若以時程來看,各界多半視2024年為AI PC發展元年,預計2025年、2026年才會逐漸成熟。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預估,至2027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達1億5,000萬台至2億元台之間,將占全年總額的6成。
延伸閱讀
今年必買台積電!為什麼明年股價可以挑戰突破688元?一文看懂台積電演進史
智慧座艙大商機!IC產業將第2次起飛...分析師:2檔值得關注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