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是不分性別的,騙女性時就假炫富、懂撩妹、裝可憐;騙男性時就裝可憐、懂撒嬌、假崇拜。
PUA利用語言與非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的內隱情感,去吸引及套牢對方,讓她情不自禁,順從地獻身或掏錢,由於是自己乖乖奉上,當事人啞口無言,只能事後懊悔。不承認被騙的可能繼續堅信遇到愛,變成「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什麼是「PUA」?
把心理學中的人際原理,針對談話互動有系統的應用,進一步與所欣賞的陌生人搭話認識、增加吸引、建立關係,可以統稱為「搭訕」。
搭訕技巧協助害羞男孩發展認識女孩的心理學技巧,如何在欣賞對方下真誠表達好感,如何產生話題連結,如何約會進一步認識。
「搭訕」協助人們在熟悉情境、舒適圈、同溫層之外認識新朋友,讓毫無交集的兩個人開起機會之門。初次印象後是否發展成為好友、戀人或其他關係,則視彼此性格、價值觀、興趣及真誠態度決定,如果彼此契合,就往「長久關係」經營下去,當關係愈深入,則需要另一套溝通模式了。
「PUA」全名「Pick-up Artist」,1970年代出現,翻譯為「搭訕藝術家」,早期PUA主要分享男性接近和搭訕自己喜歡女性的技巧及應用,中期擴展至兩性交往及維繫關係議題,後期歪掉後PUA則利用心理學技巧與系統化的逗弄,玩弄女性情緒、感情於股掌間,讓女性自願與他們發生性關係,而最令人髮指的是,他們羞辱女性以建立關係,破壞自尊以物化女性,並在利用完後無情甩開。
心理學常見的人際心理效應
PUA所使用的心理學原則與技巧,並不是什麼厲害的道理,如果有興趣研讀「社會心理學」,就能找到這些常見的人際心理效應。
1.登門檻效應
簡單說,就是「得寸進尺」。當事人答應了前半段,人基於一致性原則,很容易答應後半段,就像「頭都濕了,只好洗下去」。「哀兵策略」是此效應最常見的起頭式,利用女性情緒敏感、照顧他人的特性,懇求女性「幫忙」而開始侵門踏戶的第一步。
2.人際空間距離
PUA製造親密關係卻不是循規蹈矩,他們故意衝撞對方界線,製造人際空間距離的認知衝突(身體愈靠近,表示關係愈親密),為緩和此衝突,當事人可能會反過來認為「好吧,也許我們算很熟。」最極端的例子為「斯得哥爾摩症候群」。
3.誘導性問法
「去你家還是去我家?」注意,哪一種回答都是去密閉空間。
以上這些人際心理效應,每日都在上演,男女無意識地進行曖昧感情、利益交換或情慾勾動下的衝動,在「推銷術」或「業務員身上」也很常見。
暗黑心理學
心理學畢竟只是一套工具,若利用它為非作歹,就成了操控人心的「暗黑心理學」,搭訕變詐騙,騙財騙色,泯滅人性。PUA 利用相同的心理學技巧,最終目的卻不同,他們專門「獵捕女性」,將女性當成戰利品,騙色騙財再完美甩開,炫耀自己多行。
PUA利用語言與非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的內隱情感,去吸引及套牢對方,讓她情不自禁,順從地獻身或掏錢,由於是自己乖乖奉上,當事人啞口無言,只能事後懊悔,不承認被騙的可能繼續堅信遇到愛,變成「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PUA詐欺是不分性別的,騙女性時就假炫富、懂撩妹、裝可憐;騙男性時就裝可憐、懂撒嬌、假崇拜。PUA為徹底利用女性,最終目標是馴化,將其「自尊破壞」,讓女性為尋求認可,自動哀求與他們發生性關係。因為事後容易被指責「沒有人強迫,是你自己願意的。」通常受害者難以求助。
PUA理論的濫用
1.社會交換理論
兩性交往受社會價值影響,炫富、吃得開的男性表示有社會權勢及寬裕的養家經濟,女性的美貌及身材則是性吸引力以換取生存、成家,這兩者常會不自覺衡量與交換。兩性對彼此條件的權衡其實沒有對錯,隱藏其下的權力大小關乎社會生存,「誰可以在物質生活上更好」就變成贏家,經濟相對穩健的人較不會受此規則影響。
然而這部分被PUA用演化心理學的理論加以扭曲,認為男性如同獅子王有其天性,底下有眾多母獅跟從一樣,稱為「alpha male」(一個團體中最有權勢的男性,常是壞壞自大的爛男人,就如真正的獅王其實不管事,只有保護地盤的功能)。
媽媽:「兒子啊,你要當一個好男孩,以後你就會得到一個匹配你的女孩。」
兒子:「好的,媽媽。那如果不是一個好男孩呢?」
媽媽:「那你就會得到很多個女孩。」
這個笑話點出了部分事實。
2.自尊理論
一個人的自尊包含了「安全感、自我感、歸屬感、成功感」,這些感受繼而帶出了自愛、自重、自信,讓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行動,怎麼預期與掌握。
自尊(自我、自尊、自信的意義很雷同,本篇一律以自尊替之)的建立來自2個方向,一是來自外在環境與他人的肯定,另一是藉由成功表現回饋後的自我評價。
性別特質與文化影響,讓男女在建立自尊的途徑比率不相同,男性主要來自成就與金錢,女性則被鼓勵從他人得到多數肯定以證明存在感,兩者發展到最後,很容易變成「壞男孩」與「乖女孩」才會受到青睞。
詐騙通常選擇自尊低的人下手,對男性詐騙比較單純,大原則只要「美女需要幫助」以提升自尊為餌即可,愈自卑的男性愈管用。而對女性詐騙則需要時間鋪陳,以情感埋線,大原則讓她「發揮母愛」以感覺「自己有存在價值」。
自尊並不是固定的數值,當人們脆弱時自尊值最低,會自我懷疑、無法決定,很容易被人趁虛而入,被牽著鼻子走。
PUA摧毀自尊的步驟
PUA利用此點,他們懂得尋找自尊低的女性(擁有美貌的女性不見得自尊高,那只是美貌而已),並進一步破壞自尊以馴化。
1.男性以炫富建立alpha male的位階。先搞出假象,只要女性相信就好。
2.微動作的蠶食:建立角色位階後,在互動中會以開玩笑、間接的微動作、微表情,將女性地位推低。ex.調情的黃色笑話、過界的肢體碰觸。
3.決定性動作的鯨吞:在鋪陳後,如果被帶到密閉空間,女性很容易被半推半就的發生性關係。利用女性不敢明確拒絕的心理,發展一套哀兵、以退為進、推拉、情緒勒索等控制與強硬動作完成第一次性關係。有了第一次,以後就不是問題。
4.持續性的自尊破壞:有了前半段,基於一致性原則,後半段就很容易繼續,PUA持續以辱罵、暴力、性侮辱持續打壓女性自信以維繫關係,造成女性認知衝突,在多次順從後,女性會覺得做什麼都錯,無法自行判斷,只好任男性操控與決定,尋求他的認可。
不需舉案例,在日本A片裡有一類「搭訕女性/色情按摩而最終發生性愛」的劇情就是如此設定。劇情假設女性有同情心很好哄騙、為了錢願意接受挑戰,進入密閉空間後,以半哄半強硬半讚美的語言及動作觸摸敏感帶,一開始女性抗拒,但最後順從被得逞。整段劇情可以清楚看到,男優在中間的任何關懷、甜言蜜語,就只是為了最後把衣服脫光而已,沒有情感交流(當然這更不是真實的女性心理,只是幻想劇情)。
PUA除了騙財騙色,還有「操控心思、破壞自尊、瘋狂榨取」等步驟,他們又是怎麼破壞自尊的呢?PUA「持續製造不可解釋的矛盾」,提出「你無法反駁的譴責」。舉例來說,有一句對女性最常用的陷阱對話:「妳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我們現在知道生理反應是獨立存在的,無法用思緒控制,然而在強迫性關係時,這句話讓當事人限縮了思考,事後更是為自己沒有拒絕而感到懊悔、自責。
人會因自己做了什麼事而自我評價,若常遇不可解釋的自身矛盾,他人又加油添醋辱罵、批評、譴責打壓,累積多了人就會自我懷疑,不再相信自己能判斷,轉而企求「他人肯定」而恢復自信,而那個「他人」又剛好是自大有權威的加害者。
PUA不但企圖讓女性成為寵物之流,最後還鼓勵受害女性自殺讓加害者不必負責,毫無人性。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裡夜神月也利用PUA技巧,找到了彌海紗甘願當第2死神,甘願折損壽命來替他完成更偉大的使命,夜神月雖然聰明,結果是那麼自大、醜陋、心狠手辣的惡魔。
如何覺察PUA與逃離陷阱?
PUA 最重要的辨認指標,是沒有平等互惠的關係,也沒有真正的情感交流。
1.在感受上:
(1)相信你的直覺
當你感覺不舒服、不願意、不對勁時,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感受,繼而從感受去推論是否有陷阱存在。建議先以文字寫下自己心情,文字是種視覺化,能將感受回饋讓自己進行整合。
(2)找人討論「這個人」
女性較常會懷疑自己感受,以為過於敏感,故一定要找人討論,讓「旁觀者清」協助你推想事實全貌,避免誤入陷阱。
2.具體作法上:
(1)小心「密閉空間」的情境
建議不要太早進入性關係,然而PUA是一套系統性的操作,一旦開始會幾乎無法防衛,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不要進入那個情境」(如被帶入密閉空間或刻意獨處),只要沒有開始,後面的系統比較動不起來。如果對方急了,堅持獨處或盧你反而容易露餡。
(2)「自我覺察」的習慣
自我覺察是一種警醒狀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保持清醒才不會受到情緒與話術的影響,知道對方在胡扯,當你覺察對方意圖,技巧就會無效化。
覺察自己何時脆弱也很重要,情傷中、渴愛中、恍神中就保持距離,不要進入任何關係作補償。自我覺察與自信有關連,愈能獨立自主與發展興趣,愈能發揮這個狀態。
(3)多研讀PUA伎倆,知道後會比較容易應對
通常人對於「未知的情境」不是逃走就是呆住,如果在密閉空間下,就只剩呆住了,而呆住的反應又被誤認為「默認許可」。請多研讀PUA相關文章,參閱其他人故事裡這類渣男的伎倆與資料,較能快速分辨與避免陷阱。
愛情難免會遇到性與錢糾纏不清、界線模糊的狀態,有時候確實很難二分,我建議的還是「都等一等」並「設立界線」,盡量「離開當下處境」再做決定。愛情雖然讓人盲目,但應該仍是自主意願、互相尊重的態度。
請大家都要這樣「自我暗示」:親密關係應該是「我值得的。」,而不是「我太幸運了!」
本文獲「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原文:【社會心理觀察】「自尊破壞」:「PUA」的暗黑心理學
延伸閱讀
職場交鋒沒控制好情緒,小心從受害者變加害人...職場專家:不理性的反應會給對方趁虛而入的機會
多做多錯、照老闆說的去做就好...為何台灣職場總有害怕犯錯的文化?從中華隊反思職場生態
職場上想人見人愛好難?其實你不用勉強跟同事當朋友...職場教練:維持社交距離,關係才會走得遠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