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哥,你認不認識OO銀行的高層?我前幾天看好一棟新房子,斡旋金都下好了,房仲也信心滿滿會成交。結果央行隔天宣布第二房貸款上限7成,嚇得我趕快抽回斡旋金。想想心有不甘,你能不能幫我講講看?」電話的另一頭,可以聽出學弟M的惱怒。
「真是奇怪,房市不是已經在下修了嗎?央行幹嘛湊熱鬧打房呢,還誤砍了我們換屋族。」M忿忿不平的說。
「其實打不打房,並不是央行的主要工作。但因為貨幣緊縮是目前全球金融趨勢,央行肯定是看到了什麼,才會出此對策。」M的問題也讓我思考,央行這項政策,可能背後有些觀點是被媒體忽略的。
依「中央銀行法」規定,央行的主要經營目標是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穩定。換句話說,「銀行」才是央行要保護的對象。
但是,如果央行覺得六都及新竹縣市的房價在未來很可能大幅下修。為了要保護銀行放貸不要過度曝險,也就會限縮這些地區的房貸成數,讓銀行放款的債權擔保額,落在較安全的房價水位以內。
然而,央行若全面限縮房貸7成,應該會造成全民反彈,所以改成第2戶限縮房貸7成,降低相對風險。我想也許這樣解讀政策,才會讓大家釋懷,為什麼央行對於誤殺換屋族這件事一點都不在意。而且限縮房貸政策,對於「買房投資族」及「買房自住族」,我認為是有不同的意義。
第2戶限縮房貸7成對買房投資族的影響
房貸成數的多寡,對「買房投資族」來說,我稱之為「投資槓桿的力量」。原本投資100元有5元年投報的個案,投資報酬率是5%。但因為可以融資8成,等於自備20元就可以享有這5元的年投報,投資報酬率暴增5倍,變成25%。即使扣除利息成本3%,也有22%的投資報酬。
對於買房投資族來說,即使你沒有能力用全額現金買下房子,但可以透過規劃好的穩定租金收益,運用槓桿創造正向現金流。貸款成數高、槓桿運用越大,雖然風險相對高,報酬率也相對高。
第2戶限縮房貸7成對買房自住族的影響
房貸成數的多寡,對「買房自住族」來說,我稱之為「分期付款的債務」。這比較像買手機辦門號,有人選擇現金買一隻5,000元的手機,加上每月299資費就好;另一種人願意花5,000元首付,加上每月1,799的資費綁約2年,購入一隻高價手機來用。
基本上這種分期付款債務,我認為是負擔能力的選擇,一旦買價誤判超過自己負擔能力,高成數的貸款,反而有高違約風險。
以日本為例,即使日本人買房有機會貸到90%~100%房貸,但銀行仍會以借款人的年收入6倍~8倍給予自住房屋貸款,這就反應了對貸款人負擔能力的擔憂。回到台灣的狀況,對換屋族來說,如果貸款少1成就無法負擔,這恐怕也要檢討,這房價是否超過自己的合理負擔範圍?
從結論來看,央行限縮第2戶房貸成數,的確是限縮「買房投資族」的槓桿力量,但對於「買房自住族」來說,也是一種提醒自己要謹慎出價、量力而為的信號。
至於實務上「買房自住族」裡的換屋族遇到房貸限縮該怎麼辦?我有以下2點建議:
1.用裝修貸款、修繕貸款補足
在買第2戶前,可以先諮詢你的長期往來銀行,有沒有類似裝修貸款、修繕貸款可以運用,以補足房貸差額。雖然這類貸款的短期利率比較高,但之後如果把第1戶房子賣掉,就能趁早還清這些成本較高的信用貸款。
2.將第1戶房子「售後回租」
請仲介尋找沒有立即要遷入的買方,先將房屋售出。同時,也與新屋主簽好租約,讓自己仍可以住在裡面。再運用租房期間,好好找新房子。如果怕時間壓力讓你沒辦法好好挑新房子,也可以考慮將租期拉長,並保有提前終止租約遷出的權利。
「子房哥,聽你這麼說,我前幾天看好的這棟房子的確有些超出我的負擔能力。」學弟M聽我這樣分析,也開始檢討自己是否太衝動。
「趁現在是買方大時代,再大膽砍1成價格看看,說不定你房貸少掉的那1成,現金就不用補囉。」我笑著回答。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
台股衝回萬七,再不跟是否來不及?投資老手:留意5重點
挑選ETF存股標的,該看什麼指標?存股達人:用一個故事告訴你,為什麼你不能忽視選股邏輯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