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錢支付給自己
市面上的理財指南多得令人頭暈目眩,在眾多吹捧理財訣竅的書籍當中,我很重視喬治.克拉森(George S. Clason)的《巴比倫理財聖經》(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舊書,以幾項簡單的計畫與規則為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今日的個人理財竅門。
「先把錢支付給自己」是克拉森入門書裡的中心主旨(且往往被仿效),而他寫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帝國一系列的虛構寓言。根據克拉森的看法,至少要把收入的10%給存起來(如今已是理財指南的標準原則),剩餘的錢要用來減少債務、取得住所或其他投資型地產、購買保險、照顧家人,最後有餘錢才花在生活的娛樂消遣上。
克拉森的做法可說是開明的節儉。他筆下的某位古代人物說:「你存下的每一筆錢就是為你工作的苦工。」克拉森希望讀者能明白,不花錢並不是令人悶悶不樂的行動,而是強大的行動,畢竟錢存起來就能花用,或用於抹去有利息的債務。他不贊同禁欲主義,他知道節儉可帶來舒適感與安全感,但希望大家以冒險精神去管理金錢。他教導的目標就是節儉與安全投資,他自己就是靠著提供節儉與投資方法獲取財富。
20世紀初,克拉森是丹佛某家地圖與地圖集的出版商,他出版了第1本美國與加拿大道路地圖集。1926年,他想出的一個想法在日後挽救了他的財務狀況,讓他的名字成了上世紀極其務實的心理勵志作家。克拉森開始撰寫個人財務管理手冊系列,而銀行、保險公司、證券行大量購入,免費發給客戶。這位製圖師出版的手冊大受歡迎,1930年,他把手冊集結成《巴比倫理財聖經》一書,後續幾年成了大眾理財文獻的支柱。
任何承諾都是債務
克拉森的觀點向來極其有利商業應用,因此在企業界更受歡迎,負責販賣保險、核發房貸或管理存款帳戶的公司自然喜歡他的作品。克拉森認可理財產品以及開心工作的道德觀。不過,為了方便機構應用,克拉森提出原則性的建議,他的書沒有一個段落是陳腔濫調或不切實際的。
請謹記在心,債務不只是金錢上的借貸而已,在人生任何方面答應要遵守的最後期限或要做的事情都算是債務。如果你承諾完成工作(看似瑣碎的家務也算在內),或者答應在某個時間出現,就要說到做到。你一定會很訝異,人很仔細注意這類事情,你的理財夥伴、客戶、贊助者都會注意到。無論你是怎樣看待自己,旁人都是以你每天日常工作的倫理觀來評估、定義你。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也都會體驗到內心對於個人表現與可靠度的感覺,進而餵養憤怒與防禦、尊嚴與公正的情緒。
當然了,若覺得自己在財務承諾上的延遲或拖欠是合情合理的,那很自然就會放過自己:碰到無法預料的處境,難道不應該有例外嗎?這話雖沒錯,但你碰到這類情況應該要始終都很有紀律才對。某位朋友曾經說過:「真正緊急的事情就只有醫療緊急情況。」要把債務、住家設計方案、答應支付某個人(例如約聘人員、廠商、藝術家)的事情往後拖延之前,請先考量以上那句話。
準時償還債務,收穫更多
我確實認為趕快支付款項給別人——尤其是除了按服務收費外、毫無收入來源的藝術家、約聘人員、自營作業者——是特別重要的道德準則。如果你對這些人拖延付款,或者很慢才回覆他們的疑問,那你應該停下來,想像自己的薪水支票或直接轉帳的薪資沒來,上司、薪酬經理或人資部門沒有立刻回覆你,你會有什麼感覺?獨立約聘人員時常經歷這種感覺。
請謹記在心,快速又可靠地支付款項給某個人,這件事是不花錢的,你必須支付的金額不會增加,但你能因此獲得的善意或忠誠是無法計量的。對我而言,再也不會合作和我願付出移山之力的出版社與場地,兩者間的差別就在於付款的責任感與敏捷度。這方面透露出來的事情比付款人知道的還要多。
克拉森闡明了另一項原則:「用存款的2倍金額來償還債務。」收入的10%要立刻存起來,20%要用來償還債務。就利息與名聲(以及信用分數)而言,債務本質上就是水不斷外流的排水管。有能力就請徹底清償債務,尤其是信用卡債務。不過,沒有現金流的話,那就盡力以存款2倍的金額來償還債務,而且還債與存錢都要重視。
有時,人的債務會大於收入。就算是在這種時期,也要同樣努力去遵守這些規則。就算知道要動用存款才能支付帳單,或者(更有可能的是)要加到信用卡費用裡,還是要遵守這些百分比,就算債務增長也要這樣做。原因在於這個審慎的計畫會從而成為穩定的習慣,這樣最終重獲償付能力時,就會有一套可靠的理財原則可支持你。
在金融危機期間,務必要保有清償力。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停止償還債務(請只償還法定金額下限),以便保有手上的現金。這是唯有真正危機時期才有的一般規則。
最後要對自由工作者與自雇者說,除了我概述的一切外,你還必須騰出總收入的30%,存到不能動用的存款帳戶裡,做為繳稅之用。從專用的存款帳戶裡支付款項,以後會大鬆一口氣的,請始終保持這種方式。
延伸閱讀
該先還債還是先投資?FIRE理財運動先驅教你用一公式,快速算出資金分配比率
母親屢屢欠債,該怎麼防止她再犯?理財達人分享,協助家人處理債務的方法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