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記者鮑伯.伍得華(Bob Woodward,揭發水門案的記者)有一次問
巴菲特,如何分析股票:
「調查就是報導。我告訴他,想像自己奉命對自己的報社做深入報導。他會問
許多問題,挖掘出許多事實。他會對《華盛頓郵報》非常了解,就是這樣。」
巴菲特的研究有時候喜歡探究到底。羅斯餐廳(Ross’s)是他最喜歡的奧瑪哈牛排
館,有一次他坐在櫃檯後面,計算有多少顧客使用美國運通卡。有時候甚至不像是在做研究:
「我記得有一次下午2點鐘,我到四十五街的百老匯一家戲院去看《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我有一點事情,就到售票處跟小姐說:『我要到附近接小孩。『我是想知道,這電影未來是否還會一再播映。」
簡單就好
有朋友建議巴菲特投資房地產,他回答說:
「股票市場如此容易,我何必去做房地產?」
「價值型投資的概念似乎很簡單也很平常,相較之下,念書攻讀經濟學博士好像是一種浪費。有點像是在神學院念了8年,然後有人告訴你,最重要的就是十誡。」
有人問,他與孟格在他們所買下的公司如何執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巴菲特回答說:
「如果你必須徹底調查,那一定是哪裡有問題。」
查理說他們曾經在一次收購案中被傳喚,被要求提出他們幕僚的報告,孟格說:
「根本沒有什麼報告,也沒有任何幕僚。」
1986年,波克夏海瑟威在報上刊登廣告,尋找收購的公司。廣告說:
「我們沒有幕僚,我們不需要跟顧問、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等討論貴公司。跟
你進行交易的人,只有波克夏的副董事長查理.孟格與我。」
「投資要做的,就是在好的時機挑選好的股票,只要他們維持公司運作良好,
就繼續抱著他們的股票。」
「談到商學院,我總是說,如果學生畢業時發給每人一張20個洞的回數票,他們可能會更好。每次他們做投資決策,就打1個洞。如果你為了更好的機會,就會謹慎使用,永遠也不會用完這20個洞。」
附註:《富比世》雜誌專欄作家馬克.修伯特(Mark Hulbert)曾經統計過,如果將巴菲特最好的15個決策從其他數百個決策中扣除,他的績效只是中等而已。
查理.孟格談到這個簡單的理論:「如果你相信華倫所說的,你就可以在幾個星期內教完整的投資組合管理課程。」
要有雄心壯志
幾年前,在波克夏海瑟威股東年會開幕時,巴菲特拍拍麥克風,測試是否開啟:
「測試⋯100萬、200萬、300萬。」
「我以前經營投資合夥生意時做過一項研究,比較我們所有的大投資與小投資,發現大投資總是比小投資效益更佳。做重大決定時,開始的時候總是要密集討論,要克服種種考驗,或是要具備一些知識;做小投資時可能就草率行事。有人說:『我買了一百股某某股票,因為昨天晚上在聚會時聽到有人報這支明牌。『做小決策時往往就是這樣,你不需要很好的理由就去做了。」
「我無法同時做50或75件事情。那是諾亞方舟式的投資,最後將一無所得。我喜歡將大筆的金錢放在少數的東西上。」
雖然巴菲特說過,小公司也可能有優異的成長,不過這些公司不適合像波克夏這種規模的控股公司:
「我們找尋的是波音七四七,不是模型飛機。」
「我就像是籃球教練,我在街上尋找的是7呎高的長人。如果有人找上我,說:『我身高5呎,但是你應該看看我運球,『我可沒興趣。」
無論大小,公司必須有卓越的績效:
「我寧願花1,000萬美元買盈餘15%的公司,更甚於花1億美元買盈餘5%的公司。」
延伸閱讀
13F報告書揭露巴菲特買入台積電,盤中逼近漲停!理財媽媽教你認識13F報告書
波克夏把台積電買進前十大持股!股神難得大買科技股,這5檔也同步被加碼!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