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產、官、學熱烈參與、經驗分享

首屆「TWID金融科技論壇」暢談行動實名認證帶來的典範轉移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董事長李榮琳(中)及與會貴賓(右起)新光人壽資深協理廖晨旭、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林金樹、臺灣銀行副總經理朱永榕、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執行秘書胡則華、內政部資訊中心主任黃國裕、(左起)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總經理郭昭宏、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劉莉秋、元大金控數金長郭美伶、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副總經理張秀珍、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良、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大合照。

近期網路上流傳個笑話:Who l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your company ?答案不是常見的CEO 也非CTO,而是COVID-19,它推動了企業數位轉型。

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下,民眾在日常生活與「數位」綁得更緊密,使用數位支付、電商購物的機會與頻率也增加, 但在數位世界,該如何印證一個人的身分真偽?如何判斷網路上的「他」,是否等於真實世界的「他」,成為一道難題。

首屆「TWID金融科技論壇」,集結各方賢達提出建言

TWID 身分識別中心早在2018 年就推出Mobile ID 門號認證服務(MID),進而達到認證交易行動化的目的。為深化行動實名認證的實用性與認知度,於2022 年3 月9 日舉辦首屆「TWID 金融科技論壇」,邀集各方賢達就行動實名認證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提出建言。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董事長李榮琳開場致詞時即提到,台灣行動實名認證尚在起步, 仍有長遠的發展空間與應用層面,TWID 將以行動實名認證帶來的典範轉移為基礎,匯集政府單位、學術研究單位、金融、電信方面專家,持續投入開拓電信與行動服務應用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此次TWID 金融科技論壇以「多元身分識別與資料共享」、「Mobile ID(MID)在應用上帶來的典範轉移」、及「FIDO 應用與推廣」三場座談議題、不同面向進行討論; 內容包含身分識別、電子文件簽署、資料共享等金融科技和跨領域發展,期望能規劃未來願景創新時代。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董事長李榮琳開場致詞,歡迎與會貴賓。

多元身分識別與資料共享,產官學共論身分證創新想法與跨界應用

第一場座談「多元身分識別與資料共享」,主持人臺灣網路認證公司副總經理杜宏毅和座談貴賓,就多元身分識別現況以及大數據資料重要性,以及主管機關鼓勵金融科技創新與試辦的方向,提出各種身分識別的創新想法。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執行秘書胡則華以官方代表身分與會,她指出,身分驗證易出現帳號密碼繁複的問題,持續且具生物特徵的認證機制將是未來可見的發展方向,FIDO 多元應用亦是期待的目標,若資料交換日益便利,甚至能讓驗證中心化身為應用中心,在安全機制完善前提下,進一步將連結拓展到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之間,甚至與保險與醫療進行跨產業合作。

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良則表示,安全快速是身分驗證不變的發展趨勢,但判讀與辦別方式不能有折扣,各機構若單打獨鬥會分散效益,因此認證規格有標準,才能串接起不同單位之能量,同時提升台灣金融業發展優勢、媲美國際。

身為官方與業者的居中橋樑,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副總經理張秀珍則表示,集中保管結算所30 年來發展許多不同類型應用系統,給不同金融產業運用;至於監理系統的建置,將許多不同制式表格重組,讓使用者只需進行線上選填,就能比對不同的申報資料,甚至進行跨機構、跨期間比較,未來結合業者、民眾的AI 數據能量持續創新、達成雙贏將會是重要策略。

持續投入金融科技研究的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則認為,目前多元數位身分驗證機制研究計畫已涵蓋多國,針對信賴框架、政策應用(含法人身分)、電子簽章應用三面向進行探討,她建議台灣可效法國外,以信賴框架為原則制定「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明確規範數位身分的應用與管理,以及適用的數位表示方式。

論壇一「多元身分識別與資料共享」主持人臺灣網路認證公司副總經理杜宏毅(右一)與座談貴賓討論多元身分識別重要性。

行動門號認證典範轉移,讓疫情下的台灣更顯便利與安全

第二場座談「Mobile ID(MID)在應用上帶來的典範轉移」則由臺灣網路認證公司副總經理周法烈主持,討論疫情期間充分發揮效益的行動門號認證帶來的典範轉移,暢談應用數位化的重要性。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主任張文熙指出, 因疫情人們希望保持社交距離,無接觸電信公共服務更獲得重視,尤其安全認證更擴大運用至報稅流程精簡,也簡化了驗證步驟,未來可望拓展應用於電子簽署與隱私保護等數位項目,進一步兼顧不同領域。

而疫情下表現出眾的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則表示,資訊系統整合廣泛應用於醫療面向,近年「健康存摺App」免讀卡機就註冊的方式,也成為口罩預購的好幫手,而民眾進入場所配合出示完整疫苗接種紀錄的政策、以健康存摺呈現疫苗接種進程,亦是防疫與實名制應用的範例。

與TWID 密切配合的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劉莉秋分享,透過手機提供使用者身分認證解決方案,讓應用服務業者(Service Provider)快速地登錄應用及進行交易,將會加快數位經濟與應用,目前共有逾35 個國家的電信業者已發展Mobile Connect 服務,而台灣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整合5 家電信業者,提供最完整及安全Mobile Connect 應用服務的先驅,未來將持續進行更多面向的應用。

論壇二「MID在應用上帶來的典範轉移」主持人臺灣網路認證公司副總經理周法烈(右一)請座談貴賓分享MID應用實例。

金融業現身說法,暢談「FIDO 應用與推廣」

最後一場座談「FIDO 應用與推廣」,則由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發展部協理連子清及與座談貴賓,討論分享FIDO(Fast Identity Online)的發展趨勢與應用現況。

內政部資訊中心主任黃國裕指出,以往民眾使用自然人憑證實體卡片,必須備妥電腦或讀卡機,較為不便,後續開發的行動自然人憑證基本功能則添加了隨身攜帶,及圖形掃描操作友善甚至無需密碼,使用生物特徵等優勢,是政府在多元載具創新求精的實際作為。

身為金融產業的代表,臺灣銀行副總經理朱永榕則說道,網路時代金融服務與行動身分認證識別結合是必然趨勢,FIDO 機制不僅能降低傳統帳密使用的不便性,還能更有效掌握安全性,進行跨機構橫向聯繫, 未來金融業在金融FIDO 生態圈將能更盡善盡美。

元大金控數金長郭美伶表示,近年金融機構偶有因受駭客攻擊,造成資安漏洞、帳密外流等新聞,有了FIDO 系統,就能提高安全性與客戶便利度,她期待未來能衍生出跨機構、跨券商的機制,讓身分更成功,與政府嚴謹的把關。
至於在數位轉型上頗有心得與投入的新光人壽資深協理廖晨旭表示,「數位身分認證及授權」主題式監理沙盒計畫有其正面意義,但須各界耐心共同努力,未來金融業種隔閡將愈見模糊,策略聯盟反而重要,多元身分識別與保險業的結合將會更發緊密。

論壇三「FIDO應用與推廣」主持人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發展部協理連子清(右一)與座談貴賓討論台灣FIDO的推廣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