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錢夠付房貸頭款5成,也只要付3成的理由:「不敢借錢」阻擋你當有錢人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就算錢夠付房貸頭款5成,也只要付3成的理由:「不敢借錢」阻擋你當有錢人

存錢是起點,不能是目的
很多人愛存錢,第一,看中的是安全;第二,看中的是利息。我不愛存錢,第一,利息太低,對我沒有誘惑力;第二,社會總是在發展,銀行裡的錢總是不斷貶值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感嘆:「放在十年前,那可是一筆大錢。」

是啊,三十年前,1元可以買一箱雞蛋,而今天呢,1元連一顆雞蛋都買不到了。若把三十年前的1元存到今天拿出來使用,你會痛恨自己當初太愚昧、不夠有遠見,還是會痛恨社會發展太快、物價漲得太快呢?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80歲的老太太存了一輩子的錢,總共存了三十多萬元。2012年,她在臨終前囑咐親人把這筆錢拿出來,想給自己的孫子在上海買間房子,囑咐完便去了極樂世界。隨後,記者在採訪老太太的親屬時得知,在1980年代,老人家手裡就存了五萬多元。那時的五萬元,在上海買間房子還是可以的,而現在這個錢在上海連買個洗手間都不夠了。

只會存錢,只能換來貶值的生活
當你在感嘆物價飛漲時,有沒有想過,手裡的錢正在一天天貶值呢?你若是有了「手裡的錢正在一天天貶值」這樣的認知以後,還會去存錢嗎?

有人說:「避免手裡的錢貶值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當下花掉它。」這句話是我在上高中時看到的,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時的我花錢如流水,看見了這句話,心裡瞬間得到了些許安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我當時還不具備分辨的能力。現在回過頭去想這句話,覺得這句話說得太對了。但是,我想再補充一下:「避免手裡的錢貶值的唯一辦法,就是在當下花掉它,把它轉化成手中的商品(黃金條塊也好過現金存款)。」

小時候,每年春節都要去奶奶家拜年。1990年代,我可以從奶奶那裡得到50元的壓歲錢。那時,我對金錢雖有些懵懂,但也知道50元可以買好多東西。例如,可以買好多本小人書(按:連環畫本);可以買7到8個小書包;可以買幾十包巧克力。可是我的壓歲錢,卻被我媽以「小孩子不懂得怎麼花錢」為由給存了起來。上高中時,再去奶奶家拜年,依然可以拿到50元的壓歲錢。可是那時,50元只夠買3本正版書,或非名牌的書包1個,或幾包巧克力。

有時我在想,若早些年把錢全部換成商品儲存到現在,是不是可以大賺一筆?現在看來,賺錢根本談不上,只能說保值。因為過去的錢值錢,現在的錢不值錢。但商品的價值一直是跟著市場走,若拿過去的錢來購買現在的商品,那就是在做虧本生意。所以,我們辛苦存了些錢,準備等到十年或者更久以後來花,難道不覺得有點傻嗎?

幾年前,房地產被炒得火熱時,房子的價格被炒成了天價。那時,仍然有大量的人擠破頭買房子。很多人為了買一間房子,花掉畢生的存款,每個月背上很高的房貸,甚至每個月的薪水基本上都還了房貸。我甚至也跟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做一個房奴太可悲。可是,做一個存摺奴更可悲。房奴最起碼還有間嶄新的房子,而房子也是相對於其他商品較能保值的。存摺奴有什麼?

安全感的過度培養,讓人總是愛待在一個自認為安全的領域,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有著怎樣的潛能。為什麼人們愛存錢?就是為了尋找安全感。存錢相對於其他投資來說,可以減免資金虧損的局面,最大限度的保證本金的存在,另外還有穩定的利息,會讓大部分人理所當然的覺得「何樂而不為」。

現金,放在家裡容易被偷,也容易損壞。人們便想到了銀行,認為存進了銀行,就等於給自己的錢上了保險。很早就聽說外國經常有銀行倒閉,但國人還沾沾自喜,認為銀行破產不可能發生在中國,因為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國有銀行有政府這個強硬的後臺作為支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