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台積電製程技術不斷推進,下半年3奈米將量產,在半導體技術居領先地位。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認為,文化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之一。

蔣尚義先前接受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口述歷史訪談,回想他剛進入台積電時,研發團隊只有120人,成員經驗也不足,英特爾(Intel)每個世代製程技術的效能都優於台積電。

他說,為了突破各種技術的難關,研發團隊人員長時間工作,並加快學習曲線。其他公司推進一個世代要花2年,台積電只要1年半就辦到。

蔣尚義表示,他在台積電的最後2年曾發起「先進電晶體領先」計畫,希望效能能趕上並超越英特爾,但計畫失敗,沒能趕上英特爾。

台積電如今已生產5奈米,已後來居上,英特爾還停留在10奈米,蔣尚義說,英特爾確實摔了一大跤。不過,他認為英特爾其實只是有點落後。

蔣尚義表示,台積電在研發方面並沒有做任何特別或偉大的事情,也沒犯下重大錯誤;英特爾可能犯了一些錯,也缺乏彈性。

蔣尚義認為,文化是台積電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他指出,比如半夜設備故障,只要一通電話,工程師就會處理,不會抱怨。

他還提起台積電在美國奧勒岡州設廠的經驗,為了提升營運效率,台積電將台灣員工派過去,負責的副總經理逐一將人選叫進辦公室,要求3週後備妥簽證和護照,這些人3週後就一同搭機飛往美國。若是美國公司,可能要花上6個月。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年4月參加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 Institution)的podcast節目時,也談到奧勒岡廠的情況。他說,這廠經過營運效能改善可以獲利,但同樣的產品,成本比起台灣廠高出50%,因此沒有擴大規模。張忠謀強調,美國擁有最佳的設計能力,但在製造方面,單位成本高,恐難以在世界市場競爭。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