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 (2) 日公布 2 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較 1 月攀升 1.4 個百分點至 52.7%,為連續 5 個月呈現擴張 (指數超過 50%),調查結果出乎市場預期,不過,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不僅中斷連 2 月擴張,指數較 1 月驟跌 26.9 個百分點至 36.8%,是指數創編以來最大跌幅,反映疫情發展難以捉摸,令廠商憂心後續的不確定性。

中經院說明,武漢肺炎導致中國封城並產生斷鏈衝擊,使 PMI 組成指標之一「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一口氣上揚 6.0 個百分點至 63.1%,創史上最大攀升幅度,也是此次全體製造業 PMI 擴張速度加快的主因之一,然而這是供給端的影響,而非來自需求面。

另一方面,業者擔憂斷鏈衝擊,產業急拉貨並催料,帶動 2 月「新增訂單」仍較 1 月擴張;而製造業「未完成訂單指數」攀升 3.0 個百分點至 55.9%,為連續第 3 個月呈現擴張。

反觀全體製造業「存貨指數」,則由持平續跌 5.9 個百分點至 44.1%,創 2016 年 1 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中經院說明,即使 2 月營業天數較 1 月增加,但不少電子暨光學產業和交通工具產業上游供應商,仍面臨部分停工或缺料問題,造成無法順利出貨,因此導致製造業出現訂單擴張、生產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創新高,存貨卻轉為緊縮的狀況。

至於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創史上最大跌幅,主要是因包括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食品暨紡織產業、交通工具產業和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等產業,未來半年展望皆創史上最快緊縮速度,反映疫情不確定性使廠商對後續憂心,不過,中經院認為,若疫情可在第一季控制下來,對經濟成長的衝擊就會緩和。

非製造業方面,內需導向的部分產業,除要面臨供給斷鍊衝擊,還有國內消費急凍和國際運輸物流中斷等挑戰,使 2 月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 (NMI) 中斷連 11 個月的擴張,轉為大跌 14.6 個百分點至 40.4%,創 2014 年 8 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並創最大跌幅。

NMI 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指數和新增訂單指數 (新增簽約客戶或業務) 分別驟跌 26.1 與 20.1 個百分點至 30.5%、34.7%,皆創史上最快緊縮速度。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