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永續」成為全球近年來重要關鍵字,在投資領域中,投資人對於從永續發展考量的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投資認同度也逐漸拉高。然而,調查顯示,投資人近年雖提高對ESG投資的重視,但若從實際投資組合內容調查,高認同度卻不見得實際反應在投資組合內容中,意向跟行動並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市場上缺乏能滿足投資人需求的永續投資商品。
根據去年滙豐投資管理永續投資調查顯示,在香港、中國、新加坡3個亞洲市場中,平均有64%受訪投資人表示,疫情提高他們對環境、社會與治理考慮因素的意識,同時也促使他們重新評估投資方式。且在3個亞洲市場中,84%受訪投資人都認為永續發展、環境和道德議題,是管理其投資的關鍵所在,但也有約65%投資人表示,不希望因ESG議題而蒙受經濟損失。
然而,在這些受訪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中,只有1/4,也就是26%的投資明確將ESG要素納入投資組合中,對比投資人對ESG投資的高認同度,實際上的投資行為有極大的落差(詳見圖1)。
符合永續投資標準商品
多來自於歐美市場
為何在亞洲會出現ESG投資行動跟不上意識的狀況?在3個亞洲市場中,近半投資者歸咎於缺乏能夠滿足需求和關注的永續投資產品。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受訪時則表示,這份調查雖是針對香港、中國、新加坡3個市場,但在台灣市場也同樣有此現象,疫情之後讓投資人及企業都更深刻反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因此愈來愈看重ESG議題。但是ESG投資要完整,不只是投資人的意識而已,投資標的跟投資產品的供給也是重要因素。
范卓雲指出,ESG投資發展過程「監管環境」是一大關鍵,歐洲能夠在ESG投資上居於領先地位,就是因為他們在監管方面先設立了標準,無論是訊息揭露,或是經營管理的標準,上市公司必須要在此標準之下營運企業或是揭露訊息,金融商品也有相關的規範要遵守。
也因此,范卓雲指出,當前市場中符合永續投資標準的投資產品,主要仍來自於歐美市場,在亞洲永續投資產品仍處於較早期的開發階段,無論是資產管理公司,或是企業對永續發展的相關訊息揭露,都還在發展階段,因此就投資人來說,要在投資組合更全面的納入符合ESG投資標準的產品,仍還需要一些時間,無論是產品開發、審核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發展,並非一蹴可幾。
{DS}
不過現在亞洲正在迎頭趕上,包括台灣在內,監管單位對於上市企業要求揭露更詳盡的環境保護、氣候風險的資訊數據,針對金融相關永續商品也建立更明確的標準,各方面都在朝向國際接軌努力。
且范卓雲認為,ESG投資原則對應的是投資企業、金融商品對於風險控管的能力,無論是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監管風險,甚至是競爭力消退等,與投資人如何進行風險管理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一旦投資人能夠透過這樣的投資有效管控風險,對於績效提升也會有所幫助。
因此范卓雲認為,ESG投資不只是當前的潮流與主題而已,而是逐步走向主流,在投資人對於ESG投資意識明顯提升下,隨著監理標準的制定,「(意識與投資組合)gap(落差)一定會逐漸補上。」
從3角度出發
增加ESG投資意願
在對應客戶ESG投資方面的需求上,滙豐又是如何回應,以及推薦投資工具呢?范卓雲指出,滙豐投資管理主要是以3個角度出發,推薦客戶參與ESG投資:
1.採納ESG原則產品:這類投資產品加強了ESG投資因素,投資策略中專注於尋找最有能力應對ESG風險的公司,目前這類產品則較多集中於ETF或是共同基金。
2.ESG投資主題式:以投資可持續未來出發,分為「邁向新能源」、「融通生物多樣化」、「可持續投資收益」、「聚焦社會責任投資」等4項主題,以這樣主題區分的投資商品同樣多數在基金產品。以主題為區分方式,就會有更明確的投資行業跟產業,例如新能源主題,就會集中於再生能源、科技相關領域,如電動車、綠電等。
3.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這是指利用提供資本建設協助與永續投資相關的計畫或是基礎建設。這類投資的相關投資工具目前仍多集中在私募基金,且需要較長的投資時間。例如,提供微型貸款給落後的經濟體來賺取長期的回報,或是在疫情之後,許多地區都更加重視醫療保健設備的發展,就能利用融資方式提供資金協助發展,且這樣的投資機會不單單只是局限於氣候變化。
延伸閱讀
大跌時如何加碼?用3招加碼ETF,壓低投資成本賺更多-Smart智富ETF研究室
全球市場進入空頭,ESG投資退燒?3因素支撐,ESG投資已是不會回頭的趨勢
你有買ESG嗎?那一定不能錯過「碳權」!特斯拉靠它年獲利15億美元,商機究竟在哪裡?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