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前陣子跟理財同好互動,討論的議題包含疫情之後的質變,有了一些學習及感想。

疫情奪走很多寶貴的生命,來不及說再見的人,甚至無法跟親友當面道別,令人感傷。自古以來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產業因疫情而受惠,如電商、電子業、原物料、貨運業等;也有很多公司無法繼續經營下去而倒閉,面臨了生存危機,個人也可能被裁員或放無薪假,生計大受打擊。

散戶、股民投入了高漲的股票市場,有人壓對寶大賺,有人來不及出脫而空歡喜或慘賠。以上這些場景片段,真實的被截圖下來,成為疫後我們必須深思的拼圖線索。

首先談一談「來不及」。有句話我很有感,就是「重要不緊急,遇到來不及。」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事先規畫,避免最後徒留遺憾。遺囑、信託、保險這3種工具,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本紀錄片《多桑的待辦事項》中,主角在公司打拼多年,退休後卻被確診胃癌末期,時間不多的他,著手書寫人生「待辦事項」,包括他對家人的愛,以及財產繼承權安排,其中一項就是預立遺囑,它帶來3點好處:清楚交代自身意願、人生階段性盤點、事先安排財產分配以減少紛爭。

若擔心繼承人年幼或是不善管理,可安排「遺囑信託」,委由受託人依遺囑內容執行,完成遺產分配並照顧受益人。若擔心遺囑被挑戰,實務上也可以先成立信託建立起管理機制,以確保遺囑效力。

再來談「求生存」,疫情期間很多業者為了自救而努力,例如晶華酒店打造外送團隊;綠光劇團讓民眾免費看劇,短時間內累積數萬名準客戶;連鎖鞋店成功轉型,跨足蔬果配送;健身教練製作線上課程等,各行各業都在想盡辦法求生存、求改變。

我個人認為,面對疫後的世界,應掌握以下幾種能力:「數位力」,熟悉線上行銷工具及線上會議軟體;「財務力」,有足夠的保險及緊急預備金以因應突發狀況;「執行力」,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流的規畫不如三流的執行;「運動力」,健康的身體永遠是幸福的基石;還有「家庭力」,攘外必先安內,照顧好家庭是最重要的事情。

《疫後大未來》一書點出,臉書(Facebook)、Google、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科技4大巨頭帶來世界的巨變,遇到疫情更加速了質變跟發展。但危機就是轉機,端看自己如何待之,現在要做的是儲備未來3年~5年的競爭力,不被疫情打倒,仍能持續成長。(作者為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

延伸閱讀
用長照+信託 減輕晚年負擔
設立遺囑無關財產多寡,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掌握對自己財產的決定權!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