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近年來蔚為風潮,成為投資市場的顯學,但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對於ESG投資不明就裡,質疑ESG是否只是行銷包裝的新名詞,投資人憑什麼需要重視ESG投資?哪一個區域又具備最佳的ESG投資機會與發展潛力?
「因為長期來說,(ESG投資)會帶給投資人更好的報酬。」宏利投信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劉佳雨回應。
劉佳雨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指出,ESG看似是這幾年來才流行起來的名詞,但其實若將ESG分別拆開來看:E(Environment,環境保護)、S(Social,社會責任)和G(Governance,公司治理),都並非新概念,例如公司治理一直都是各國主管機關、機構投資人重視的;而環境保護很早就開始引起社會注意,只是在《巴黎協定》之後訂定了更明確的目標以及時程;社會責任則包括勞工權益、童工議題、性別平等等內容,這些都已是倡議多年的議題。
但為何近年來ESG才廣受重視?劉佳雨指出原因之一,已有實證顯示若是一家公司能將這3件要素都落實,不僅有利整體社會,公司的財務表現、長期股價也的確都會更優異。
事實上,根據倫敦商學院教授艾德曼斯(Alex Edmans)所做的報告,財星雜誌(Fortune)評價的美國百大最佳雇主,從1984年統計至2011年,25年年化股價表現,會優於整體指數2.3%~3.8%,長期勝出效果顯著。
但綜觀全球ESG的發展,歐洲無疑走在最前端,其次則是美國,而亞洲企業在ESG上相對落後於全球其他市場。劉佳雨解釋,ESG發展多半是要在市場成熟至一定階段之後,才會開始關注非財務指標發展,並且需要時間等待才能見到成果,但亞洲多數區塊都為新興市場,因此在這些議題上發展相對落後。
劉佳雨以ESG中最常被量化的「G(公司治理)」為例,研究顯示,董事會成員中女性比率愈高的話,企業財務表現跟營運表現都會更好。但是根據勤業眾信的報告,全球企業董事會中女性平均占比是16.9%,但亞洲僅有9.3%,顯示亞洲與全球水準仍有一段不小差距。
劉佳雨解讀,雖然亞洲在ESG發展落後,但是就正面態度來看,代表後進者反而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以及發展潛力,特別是現在亞洲機構法人跟進歐美法人態度,對ESG要求程度提高,更有助於促進亞洲企業重視ESG,進一步改善、升級,因此他看好比起全球其他地區,亞洲市場具備更大的ESG投資機會與發展潛力。
在ESG投資成為國內外主管機關、資產管理公司的共識之後,這幾年來標榜ESG概念的相關理財、投資商品大量冒出,在廣泛且眾多的ESG產品中,卻難保當中沒有「漂綠」產品,也就是僅是為了迎合市場,打著永續投資招牌,但實際操作上卻違反永續投資精神的投資商品。該如何挑選出貨真價實而非漂綠的ESG商品,成為投資人的一大課題。
雖然各國主管機關都陸續針對ESG投資商品逐步訂出規範,但劉佳雨坦言,現階段ESG產品仍缺乏一致、通用的分析衡量標準,一般投資人的確難以深入完整拆解ESG投資產品的內涵,也不容易確認產品是否漂綠。
因此他建議,目前對於投資人來說,在選擇投資商品時,可以先從發行公司著手,也就是選擇在永續投資上的努力受到國際認同的資產管理公司,因為這樣至少代表整個公司對於ESG投資非常重視,那麼這樣的公司所發行的ESG投資商品漂綠的可能性就會比較低。
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 PRI)的評級就是可供投資人參考的標準,參與的簽署機構會由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對於ESG相關項目進行評級,其中A+是最優等級,能獲得此評級就代表這家機構(資產管理公司、資產擁有人)在ESG方面的表現獲得最高肯定。
除此之外,UN PRI在2020年更在參與評核的超過2,400家機構中選出了36家入列責任投資領袖組,代表它們在ESG投資上面的落實。劉佳雨建議投資人若想避開漂綠產品,在統一標準未落實之前,不妨參考以上的第三方評比來選擇理想的ESG投資商品。
延伸閱讀
美中於全球氣候峰會宣示減碳決心,乾淨空氣需求將成為未來10年龐大商機
每天有1/3食品被浪費!糧食危機進行式,改善環境迫在眉睫,也是投資好機會!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