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

美中經貿角力在今年上演了戲劇性轉折:從4月美國宣布調升關稅,衝擊台灣半導體、機械零組件等科技產業,到10月川習會談後下調關稅,凸顯了全球經貿環境的高度不可測性。

然而,在AI技術不斷突破與地緣政治角力交錯的大環境下,全球資金流動並未因前景不明而停歇,反而更加速湧向具創新與成長潛力的產業。對投資人而言,關鍵不在預測下一步的政策,而是透過資產配置策略,在變動環境中分散風險、掌握成長契機。

貿易降溫,不代表風險消失

雖然最新一輪關稅調整使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稍見緩和,但市場普遍認為,雙方真正的結構性矛盾—科技出口、供應鏈安全、關鍵製造能力—並未鬆動。這次降稅更像是「戰略性休息」,而非風險的終點。因此,投資人仍須留意:

  • 關稅政策仍具談判彈性:未來一年,關稅仍可能因國際情勢、總統政策取向或盟友談判,再度出現幅度不小的調整。
  • 供應鏈外移趨勢持續:即使短期緩和,跨國企業仍加速分散產線至東南亞與印度,打造「多地生產」模式,以降低對中國單一市場的依賴。

整體而言,貿易降溫雖有助市場情緒回穩,但在科技競爭與供應鏈角力仍未解決的情況下,短期政策並不足以構成投資方針。更務實的作法,是透過多元資產配置讓投資組合具備「自動平衡」的能力,讓股票在成長時提供動能、債券與替代資產在震盪時負責穩定,避免投資績效過度受到政策雜訊影響。

至於實際上要怎麼做?建議可針對本身財務狀況、金融專業度、風險承受度,判斷自己屬於

積極型、穩健型或保守型:

一、 積極型投資人:成長領先、防禦補強
對追求長期成長、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而言,建議以股票型基金作為核心配置,占比約50%;衛星部位則可配置股票型ETF,占比約20%。並再搭配以高評級公司債與新興市場債為主的債券型基金約20%,提供基本穩定度;另配置5%的替代資產(黃金或REITs)增添抗震能力;5%的現金讓自己保留彈性並因應市場回檔。

二、 穩健型投資人:攻守兼備的主流組合
多數投資人落在此類。此類型不追求激烈波動,也不希望過度保守,投組核心需兼具成長與穩定性。建議以股票型基金作為核心配置,占比約40%;衛星部位則可配置股票型ETF,占比約10%。並再搭配以高評級公司債與新興市場債為主的短天期債券型基金約35%,以降低整體波動度並提高流動性與彈性;以及10%的替代資產(黃金或REITs)增加分散效果;5%的現金讓自己保留彈性並因應市場回檔。

三、 保守型投資人:穩中求穩,重視風險控管
保守型投資人更關注資產穩定,股票只是輔助角色;尤其利率週期已反轉,債券壞的時代已過去。建議可以債券型基金作為核心配置,占比約50%,有助降低波動與提升韌性;衛星部位則可配置股票型基金20%、10%的ETF;10%的替代資產(黃金或REITs)增添保護性;10%的現金提升流動性。


AI引領全球投資主題,創新紅利遠勝政策循環

相較於政策面的反覆與不可預測,AI 科技的成長軌跡反而更為清晰。從生成式 AI、先進晶片製造,到資料中心擴建與雲端應用滲透,全球企業正加速踏入自動化、決策演算法與效率革命的新階段。這不僅是單一科技公司的短線題材,而是橫跨產業、跨國界、具備十年級距的變革浪潮。

美國科技巨頭持續加碼AI模型研發與算力建設,將資本支出推升至歷史新高;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則扮演不可取代的關鍵角色,從先進製程、HBM高頻寬記憶體、AI伺服器到散熱技術,構成全球算力版圖中的核心環節。另一方面,新興AI應用服務商也開始浮現,從醫療、金融、零售到製造業,企業導入AI的速度比市場預期更快,帶動軟硬整合需求同步上升。更關鍵的是,AI已形成一條「長期確定性大於不確定性」的投資主軸。政策可能反轉、需求可能波動,但企業對效率提升、成本優化和數據運用的需求並不會後退。

目前成長動能最強的,集中在三大領域:一,晶片與算力供應鏈,包含 GPU、大型伺服器、半導體先進製程,受益於需求持續增長;二,資料中心與雲端基礎建設,隨著模型規模快速擴張,需要大量更新硬體與能源管理設備;三,AI應用端,涵蓋企業數位轉型、新型內容平台、AI工具服務等,讓 AI滲透更貼近消費者與企業端的日常運作。對想在市場中尋找長期主旋律的投資人而言,掌握這股浪潮,將比追逐政策變化更具意義。


政策難測、波動難避,但資產配置可以更聰明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未來動能強勁的產業主題,為何不直接買個股?為何資產建議裡幾乎都是配置基金與ETF?這是因為現在政策訊息反轉實在太快速了,金融市場的情緒往往一日千里:早上因升息預期而股價下挫、傍晚又因降稅消息而反彈……,而大多數投資人,並不具備24小時盯盤、即時調整部位的能力。

由專業團隊操作的基金(精選基金與ETF),能依據總經與企業獲利狀況,快速調整投資標的組成部位,並在市場不確定時提高防禦性資產比例。這樣遠勝個人投資者的反應速度,並可以同時持有數十到數百檔資產,大幅降低單一事件、單一政策的衝擊。而ETF更以透明、成本低、分散度高著稱,可一次布局整個市場或產業,使投資人不必承擔單一股票過度波動的風險。加上近年興起的智能理財工具,更透過演算法,自動進行再平衡,將「風險平衡」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有效幫助投資人的投資之路更穩健、更有紀律,使投資組合在合理風險下持續向前推進。

穿越波動,讓你的投資視野比政策更長遠

全球貿易局勢雖因降稅短暫緩和,但真正牽動未來市場走向的,仍是 AI、綠能與供應鏈重組等長線趨勢。相較之下,政策起伏只是短期噪音。投資人更需要的,是跨周期的穩健架構,而非追逐消息面的速度。

當世界規則持續被重寫,能站穩位置的往往不是預測最準的人,而是願意提前布局、保持彈性、並以長期視角應對變局的投資者。當你把視野放得比政策更長遠,將能在下一輪成長循環中,站穩屬於自己的位置。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