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台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市場快速擴張。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截至今(2025)年8月底,國內股票型ETF總規模已突破新台幣3.2兆元,受益人數累積逾1,149萬人,顯示台股ETF備受青睞。
相較之下,國人對海外股市的配置則顯得保守。根據同期統計,海外股票型ETF的總規模僅約4,000億元,受益人數約141萬人,由此可計算出,投入在股市裡的ETF資金,近9成集中於台股(3.2兆元÷3.7兆元≒88.9%)。
忽略美股=錯失AI與半導體成長動能
專家觀察,這樣的「單押台股」現象,可能源於國人對台股具語言與資訊優勢,因此更願意投入熟悉的市場。然而,隨著全球供應鏈高度整合,單壓本地市場的風險正在放大,若能適度納入海外市場,特別是美股等大型市場資產,有助於提升投資組合的防禦力與長期報酬潛力。
貝萊德投信基金經理人楊貽甯指出,美股向來是全球股市領頭羊,市值龐大、流動性高,將其納入投資布局中,具有分散風險的效果。此外,隨著人工智慧(AI)、半導體與消費電子需求持續升溫,投資組合若忽略美股市場,恐將錯失整體成長契機。
根據貝萊德過去10年的指數回測,若2015年1月投入100萬元,「標普500卓越50指數」與「台灣加權指數」各配置50%,至今年7月底,總資產可成長至412萬元,優於單押台股的376萬元。楊貽甯表示,這顯示資產配置從「全押台股」轉為「台股+美股」混合配置,不僅可提升投資組合的分散度,也能創造更佳報酬表現。
投資組合再升級:從「全押台股」到「全球思維」
專家認為,隨著ETF產品日趨多元,投資人已可透過透明化、低門檻的方式參與美國及其他海外市場,不再需要承受高額匯兌或研究成本。這樣的趨勢,正是投資人從「單一市場」走向「多元配置」的重要契機,因此建議台灣投資人別只將投資視野侷限在國內市場,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度、投資目標與時間長度,評估海外市場的配置比例。
延伸閱讀
年輕人該怎麼累積「第一桶金」?這幾檔台股基金5年報酬率翻1倍
高股息ETF》9月績效榜出爐!「這檔」單月大漲逾9%打敗大盤成黑馬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