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問我(編按:本文作者稀飯):「主動式ETF是不是比傳統被動式更好?」、「長期投資不是選主動式ETF更好嗎?」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這要看你的投資目標。
主動式ETF這3個多月的確很亮眼,因爲當初成立的時候再低基期,且大盤在漲,它們追求的就是「超額報酬」。
但也要留意,像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這類ETF,現階段多半重押在熱門、強勢股上,像是奇鈜、台光電、川湖等等,一旦市場或產業走勢不如預期,跌幅可能比你想像更兇,腰斬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回到2個核心問題:
1.你有沒有把「追求超額報酬」設為長期目標?
2.你有沒有心理準備承受回檔時的劇烈波動?
⠀
舉例來說,昨天(編按:8月18日)主動式ETF還很亮眼,今天(編按:8月19日)卻立刻出現震盪:00981A跌了2.76%、00982A跌了2.04%、00980A跌了1.53%,同期的元大台灣50(0050),跌幅僅0.19%。
主動式ETF跟「主動基金」本質類似,都靠經理人選股,只是多了ETF的透明、低費用、即時交易優勢。而目前主動式ETF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大回檔,未來經理人能不能守住績效,都是未知數(延伸閱讀:主動式ETF是什麼?怎麼選?差異、績效、內扣費用一次看!00981A、00982A差在哪?)。
相較之下,0050就是單純跟著台灣前50大企業走,靠台積電等權重股,長期走勢較明確、風險更也容易理解。
最後要提醒:績效好不好是一回事,你能不能抱得住又是另一回事。
⠀
投資市場裡,每個人進場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人追求短線波動,有人鎖定長期存股。但你只會看到「很多人都在買」,卻不知道背後的動機。
如果你只是因為人多就跟著進去,這樣的信念往往撐不久。一遇到波動齁,就開始慌張,反而賠在情緒裡。
⠀
說到底,你想要存股領息,還是想要賺波段?
⠀
我自己其實也有小買一點主動式ETF,因為它的持股很多本來就是我平常會關注的公司。這些個股我也各自小買過幾檔,但不敢全壓,畢竟當時價位真的很高(雖然現在更高了)。
有些我曾經持有過,但中途抱不住,最後還是賣飛了。某種程度上,經理人的選股方向,跟我關注的清單其實有一定重疊,也是我會考慮投資一定部位的原因之一。
⠀
投資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用0050打底,再視情況搭配主動式ETF,積極一點就多加一些比率。
重點是哪個組合能讓你安心、並且走得久。不要總是用別人的標準衡量自己,因為那樣只會陷入FOMO,追逐不完的比較遊戲。
世界之大,永遠有人比你更會挑、更會賺,但那不一定是你的人生目標。而這樣是你要的人生嗎?
本文獲「要不要來點稀飯套餐」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ETF拿收益平準金配息,如何判斷合理性?一文拆解收益平準金的動用條件
超高含「積」量ETF也要分割!小台積0052是什麼、股票分割後會更好嗎?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