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投資,人人都想賺錢,且最好能夠一夜致富。但真正讓人警醒的,往往是股災來臨的那一刻。因為你會發現──一夜致富的人很少,但一秒畢業的人卻很多。「利潤之前,先想風險」,這句話是佑佑貼在書桌前的一句話,如今讀來格外有感。投資的本質,從來不是致富競賽,而是風險管理。

為什麼風險要擺在第一順位?舉個例子,今年截至4月2日,大盤單日高低點的平均差距約260點,日內漲跌幅平均僅0.13%。波動不大,就算看錯方向,好像也不至於輸個精光。但愈是風平浪靜,就愈容易忽略潛在風險,尤其是槓桿的威力!

看錯方向,虧損可能超過你想像

以4月7日股災為例,當時台指期的保證金是1口30萬7,000元,每跳動1點是200元。若你做多並看對方向,一天漲260點,等於可賺超過5萬元;但若看錯方向呢?股災當天,台指期跌停,跌點高達2,129點,換算下來虧損42萬5,800元!

槓桿的可怕之處就在於,當大盤站上2萬點時,你用大約30萬元參與市場,卻忽略了你實際持有的是價值高達400萬元以上的合約,槓桿超過10倍!所以一旦投資方向錯誤,就有可能瞬間爆倉。

如果你恰好在股災前一個交易日,以收盤價做多,且保證金也只放剛好的30萬7,000元,即便你在股災當天順利認賠出場,也還得再補約12萬元的虧損。最慘的是,股災當天市場流動性不足,許多人無法即時出場,隔天又再吞1,000點左右的下跌。因此,4月初的股災後,網路上出現了不少「畢業文」。

投資不是不能開槓桿,而是你要評估清楚,如果發生極端的狀況,你還能不能活下來?那麼要怎麼控制或降低風險呢?我自己有幾個心法:

1.資產要適度配置:同時持有現金、股票、債券、房產等各類資產,避免單一市場崩跌時無處可逃;即便是股票,也應分散投資,並設定單一檔個股的投資金額上限。

2.避免過度槓桿操作:買房貸款很正常,但買股票,不見得一定要開槓桿。除非極度看好,且手頭資金周轉緊張,適度槓桿尚可接受,但絕對要預想最壞的情況,例如跌停、流動性不足時該如何應對。

3.降低實際槓桿倍數:
即便是操作期貨,也不要只放剛剛好的保證金,可以提高保證金存放的金額,以有效壓低實際槓桿水位。

投資從來不是「誰跑得快」的比賽,而是「誰活得久」的修行。市場漲跌難測,黑天鵝總在人們最自信的時候出現。與其追求一次壓對寶的大賺,不如先確保自己在風暴來襲時,還站得住腳。當你把風險控好,利潤自然會在對的時機出現。希望大家都能穩穩度過這段波動,一起在投資的路上持續前行。

延伸閱讀
00878配息2年來首次降低,投資人該擔心嗎?佑佑:全年配息仍超過8%!
質押遇上股災一定慘?他走過股災,真心勸告:謹記「2個保命數字」

小檔案_林帝佑

本業:《Smart智富》月刊記者、財經頻道製作人
年紀:7年級後段班
節流方式:預算管理、有1萬元就定存
理財成績:2011年,以總資產負5萬元踏入社會,工作3年9個月時存到第一桶金,中間還以17個月的時間還清學貸20萬元,迄2016年,去過9個國家,資產更進一步突破新高

著作:《佑佑努力記 3年從零存款到100萬》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