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較冷,房市也降溫,加上國發會的景氣燈號公布紅燈後,才1個月時間就降為黃紅燈,不禁讓人開始想東想西,這景氣是否要下來了?
房市的議題近一週都在討論所謂的限貸令,央行也做出說明:「台灣沒有限貸令」。正在買房辦理貸款的人當然搖頭嘆息,「現在就真的不好貸款,怎麼會沒有限貸令?」
其實央行不是這時候丟出一個東西來打房,而是銀行法72-2條本來就明白規定在那,房貸購屋貸款不得超過「總存款+債券總和」的30%,那以往都是第4季才會接近28%,達到要寫報告的標準,怎知道今年才上半年結束就接近28%,各家銀行被央行約去喝咖啡也是正常,而且央行關心的重點之一是「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
以6月底數字,全體銀行比率達37.43%,已接近歷史高點的37.9%,這最高峰數字發生在2009年10月,大約是美國雷曼風暴發生後。開始實施QE之後(2009年3月SPY出現最低點)央行最重視的是金融穩定,當然不能讓這個風險繼續走高。
房貸快速拉升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是,這一連串房貸快速拉高的主因是什麼?答案是「新青安政策」。
政府推動這政策的用意,本意良善,想要幫助更多沒房子的人有能力購屋,或者是本來就有一點能力的人,再推一把,施加一點動力,寬限期5年、房貸可貸40年,這條件當然是香噴噴。
讀者一定要有這樣的財商觀念,當每月的租金已經高於每月房貸金額時,那勢必吸引大量原本租屋客轉往購屋。
根據統計7月底新青安房貸餘額為1兆571億元,比前月大增529億元,占國銀房貸餘額比重達9.92%,為去年8月新青安政策上路以來最高水準。
此外6月房貸餘額年增10.21%,7月年增率擴大至10.82%,已是連2月呈現雙位數成長,
寫下2006年6月以來近18年新高。
這整件事情的始末大概就是如此,綜觀現在檯面上幾個觀點,整理如下:
1.限貸令一出,買方潰散,房價必跌。
2.預售屋陸續交屋,一定有人貸不到款項斷頭。
3.就算勉強貸過,利率3%以上能撐多久?
4.口袋較深的人,一樣可以先「全現金買房」再貸出來。
5.總體經濟良好,先打消房市泡沫未來會更好。
以上這些是目前常看到的觀點,這成交量低迷確實會讓房仲業受到打擊,但房價是否因此鬆動?也許會震盪一下,可是整體的股市還是2萬點之上,科技業賺取大量外匯利益,AI題材並沒有消散,台積電(2330)財報還是亮眼,鈔票還是不斷進入台灣,這資金還是要找地方去,與其寄望房市大跌,應該先看台積電能否先跌到500元以下。
隨著年底到來,往往會有許多人領到年終獎金,會先進行大額還款,例如一次還房貸20萬元或50萬元,因此銀行的貸款水位比率就會往下,有人還錢,那接著銀行就容易借錢出去。
但也必須提醒一件事,新青安買房的人很多,未來這幾年寬限期,寬限期意味著只需繳一點利息錢、沒償還本金,那這個政策持續辦理下去,銀行的「限貸狀況」不會輕易解除,除非是央行被行政院約去喝咖啡討論後,有新的轉圜餘地,例如:另撥一個額度給新青安,不受72-2條的管控之類,這等到9月後應該就會知道結果了。
更白話來說,政府要推這個政策攏絡民心,卻又碰到了金融警戒線,央行不得不出言警告。
偏偏台灣現在股市好、景氣旺,連房貸違約的比率都是史上最低,那這中間的矛盾到底要怎麼解?就看上面這些大人物怎麼弄了。
永遠不要寄望大環境變壞自己就會變好,要思考的是自己如何跑贏這個大環境!房市或股市不好,自己也不會在景氣蕭條時有錢投入,跌5%就想跌10%再進,跌10%又想說要跌20%才進場。已故的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過:「下跌時沒有小麥的人,上漲時也不會有小麥」。
人性總是一直被市場的各種未知所挑戰,直到價格反轉,而且是很大一段的上升,這種疑慮才會慢慢解除。
但回過頭再看到那低谷,總覺得自己錯過什麼,這樣的事每回重複發生,然後又一再錯過,留下遺憾,財富重分配大致如此。對於金融市場如果沒有一個衡量尺度,心理層面就會落入這樣的循環中,周而復始。
久而久之不只是物質生活得不到滿足,心裡也難以得到正面的成就感,沒辦法正向看待這世界,請先告訴自己,這社會的錢本來就會愈來愈多,我們只是要在這涓涓細流中取得一瓢飲,龐大的資金流動,哪怕喝一兩口水也是舒服。
提供給讀者思考與閱讀,祝一切順心,美好的一天,謝謝你們常常來閱讀平實中性的文字專欄。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每月只能存幾千元,高通膨、高房價下感到好絕望?想改善生活,不能只靠節儉
股市房市瘋漲,恨不得早5年買房、持有台積電?以前的人比較容易賺大錢嗎?
小資族真能靠投資複利致富?數字揭殘酷真相:本金太小,複利也不會變有錢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