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帶孩子搭大眾運輸往返台北與桃園,他們搭過高鐵、台鐵與客運這3種交通方式,日常生活中則坐過捷運、公車與計程車——他們喜歡乘車時間較短的交通工具。
有一次回台北的路上,他們提出想法:「為何不能每次從台北回桃園都搭高鐵?時間比較快,也比較舒服。」我看著孩子們疑惑的雙眼,明白他們藉由觀察交通工具的搭乘時間,也想要自己決定搭乘方式。
現今時代的父母已經無法用傳統權威式的回應:「想搭高鐵?那麼小就懂得享受!大人要考慮的事情很多,跟著搭車就對了!」
身為正向教養講師的我,利用家庭會議中的「腦力激盪」,跟孩子討論「時間、價格與舒適度」,以及我最後選擇搭台鐵或客運的考量原因。
面向1》交通工具的單趟時間
高鐵:南港到桃園是33分,回到阿公阿嬤家還要開車25分,總共是花費58分。
台鐵:松山到中壢是50分,回到阿公阿嬤家還要騎摩托車10分,總共是花費60分。
客運:信義區到中壢是60分~120分不等,自己走路回家花8分,總共是花費68分~128分。
面向2》交通工具的單趟價格(以成人票價計算)
高鐵:搭乘捷運+高鐵,金額為220元。
台鐵:走路+台鐵(自強號),金額為103元。
客運:捷運+客運,金額為115元。
面向3》交通工具的舒適度(以有位子與人潮為比較基準)
高鐵:提早買票,所以都會有位子,而且我們的搭車時間通常不會有人潮;高鐵的速度快,相對平穩。
台鐵:提早買票,但因為購買人數多,不一定會坐在一起。我們經歷過搭車人潮太多,即使有位子,也擠不進去車廂,走不到自己提前買到的位子上;此外,就算走到自己的座位,若看到位子上坐著長輩,我們通常會選擇讓位給長輩,自己站著。
客運:我們是第1站上車,所以一定有位子;此外,因為客運要開上國道,所以不會有站票,相對舒服。
以小利為思考點不一定最佳,任何決定都要綜合考量
從台北到桃園最快的方式,依序是高鐵>台鐵>客運,再考慮到價格、舒適度、阿公阿嬤接送方式的話,若提早規畫回桃園,會搭乘高鐵或台鐵;如果是臨時決定回桃園,就會選擇台鐵或客運,比較方便回到桃園的家。
多方討論完之後,孩子們就能明白以金錢換取時間的便利性與其規畫方式。
我家孩子已經步入青春期,更有想法,也想參與家庭決策。建議家長可以像我一樣,坐下來跟孩子們用尊重的態度,以家庭會議方式,針對交通工具的時間、花費與規畫來通盤討論——不論是哪種交通方式,都可以到達目的地,透過親子金錢對話幫助孩子學會靈活運用,依照時間、舒適度與價格等因素,考慮該選擇哪個交通方式,重要的是開心出門,安全回家。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小學生堅持搭高鐵?理財媽咪用1招培養時間與金錢觀!
延伸閱讀
從理財小白到教理財…理財媽咪分享:做了這件事,才知道每個月都花4000元喝咖啡
別只埋怨孩子上大學還不會管錢!理財要從小練習,理財媽咪教你1招學會聰明消費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