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人之一,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多次倡議耐心的重要性,他曾分享,自己曾買過一間被低估價格的汽車零組件公司的股票,以每股約1美元(約合新台幣31 元)買入,持續買好幾年後,以每股15美元(約合新台幣465元)賣出,賺了8,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億4,844萬元)。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總結蒙格幾個關鍵投資心法。一是戒除短利,別等到股票價格到低點時才買入,因為你很難預測股價的高低。比起價格,更應該重視「價值」,一旦找到價格合適的「偉大企業」,就應該長期持有,因為平價的好貨,比便宜的爛貨,更有成長價值。
二是要有遠見。早在2003年,正當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肆虐中國、經濟情勢未朗時,蒙格與團隊就已經在投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汽車公司比亞迪。近20年後,比亞迪成為全球電動車霸主,而蒙格也在比亞迪股價高點時,出售133萬股比亞迪股票、套現約4,7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4億3,164萬元),靠著多年來未減少持有而賺進33倍利潤。
從蒙格身上,可以學到耐心、長期持有,比起短期殺進殺出,更容易累積財富。問題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眼前的獲利或虧損,就想從股市出場?
要克服損失的恐懼,也要克服獲利的誘惑
《關於人生,我這樣投資》中,用諾貝爾經濟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損失規避」理論(loss aversion),來解釋人為什麼短視。損失規避是指,人避免損失的渴望,比起獲得東西的渴望,更為強烈,因此在股市中,面對虧損風險,在心理層面無法承受對於失去的恐懼,所以脫手出清。
不過,「勇於面對風險」,不是要你閉上眼睛、不看任何風險,而是好好思考你的每個決定。在《複利的喜悅》中,引述蒙格的一段話:我有一招可以改善你財務的福祉——給你一張只有20格的打洞紙,這代表你這輩子所能做的所有投資選擇,一旦你知道你的條件是有限的,就會審慎看待自己每個決策,也會敢對你所做的選擇大筆投資。
{DS}
面對虧損,我們心裡會承受不了,但是面對獲利,我們通常也難以克服誘惑。最著名「延遲享樂」(delayed gratification)的案例,就是在1960年代史丹佛大學所進行的「棉花糖」實驗,願意等上15分鐘、獲得第2顆棉花的小孩,長大後,大學入學測驗分數較高、藥物成癮比例較低、對壓力的反應也較好。
時間、金錢、注意力匱乏,導致犧牲未來只求當下
或許有人認為自制力是天生性格,但《樂觀者的遠見》引用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指出,延遲享樂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2012年,認知科學家瑟雷斯特.基德(Celeste Kidd)、荷莉.帕梅里(Holly Palmeri)、理查.阿斯林(Richard Aslin)改編棉花糖實驗。在其中一組創造可信任的環境,給孩子閃亮的貼紙跟蠟筆;另一組是不可信任的環境,沒有依照約定給美術用品。結果顯示,相較於在不信任環境中的孩子,處於信任環境當中的孩子,能等待更長的時間。
行為學家森迪爾.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和艾爾達.夏菲爾(Eldar Shafir)也發現,時間、注意力或者金錢匱乏,會讓人們注重當下、犧牲未來。
應用到個人理財實務面,若我們能建立好後盾,例如擁有規律的儲蓄習慣,並審慎挑選投資標的,那麼我們對自己的信心與資源掌控度將大幅提升,在投資理財時自然也比較容易看得長遠。
「6個罐子」經典理財法,建立財務安全網
想要把目光放長遠,要建立健全的財務後援,可參考由經典理財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維.艾克(Harv Eker)提出的「6個罐子理財法」,讓你有效分配金錢。
1.財富自由帳戶(10%):不管收到多少錢,都先存10%到財富自由帳戶,投資ETF或可長期持有的標的。
2.長期儲蓄帳戶(10%):把收入10%放入長期儲蓄帳戶,可用於子女教育、為自己買房等大筆資金。
3.教育訓練帳戶(10%):10%作為進修資源,提升身心靈或工作用途,如買書、參加課程、線上學習等。
4.休閒娛樂帳戶(10%):每月休閒娛樂費約占開銷10%,過多可能讓你難以存到錢,過少會難以堅持存錢。
5.貢獻付出帳戶(5%):用來慈善捐款或紅白包、送禮等人際禮儀,從平常就存錢,提前準備未來需求。
6.生活支出帳戶(55%):日常開銷,如水電、伙食、租屋費等,應占你的收入半數左右。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原文:擔心缺乏耐性、存不了錢?「6個罐子理財法」幫你建立財務安全網!
延伸閱讀
剛當主管的我,犯了帶人大忌!你眼中的小事,可能是部屬心中的大事
「鴻海沒有議價的能力」中國強勢進駐蘋果供應鏈,鴻海、三星為何失去壟斷地位?
去年 CPI 年增率 2.95% 創 14 年新高!通貨膨脹怎麼來的?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