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理財,我想剛好以我自己的例子來給大家一些動力或啟發。我一直記得幾年前當我剛工作沒多久時,我雖然一直想投資但是沒有做的理由就是,我覺得我沒什麼資金。我用這個理由讓自己停滯了不久。那時候做一個外派經驗2年、3年的鞋廠小台幹薪水大概是5萬元、6萬元,包吃包住,但是我一年下來也只存了差不多10萬元。可是我做了一個決定後,隔年我就存了66萬元。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過程吧。
也許很多股感的讀者已經相當有這些概念,但是我這裡還是要先給那些可能還沒那麼理解的人先說,你如果要投資,就得先思考你是怎麼理財的,就是你怎麼去思考和處理你的收入、支出、保險(風險)呢?有時候沒做好這個基礎,可能反而是本末倒置。就讓我們慢慢一個一個來吧,今天先說開源節流,在股感的一篇文章裡很好地簡單先提了4個方法:
方法1:改善主動收入。
方法2:增加被動收入。
方法3:檢視發票、練習降低衝動。
方法4:列下願望清單、購物清單。
你可以發現前2個方法是開源,後2個方法是節流。
而從存10萬元到存66萬元的差別,主要是節流。反而是用到了股感另一個文章說到的:「設定儲蓄目標」。那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單純設下我每個月都要存5萬元的目標,反正6萬多元的薪水,公司有宿舍住有伙食吃,我就週末出去晃晃每個禮拜花3,000元還蠻夠用的。我在想,哇這樣我1年多就可以有一桶金100萬元了,應該蠻爽的,然後用這個100萬元我就可以做好多事,我可以拿來投資或幹嘛的。這之中就算沒有在記帳也會迫使我開始注意我的支出,然後練習去思考這些東西能夠帶給我的更長遠價值。結果遠遠比我預訂1年要存的60萬元還多了6萬元。
{DS}
收支管理的文章很好地舉了一個例子:假如有一個超級業務員平均月入10萬元,但他每個月的支出高達8萬元;跟一個月入5萬元的上班族,每個月做好收支管理後,平均花費僅2萬元,存錢的速度竟然是收入少的勝出。我雖然不是一個記帳狂人,但是我試著把大概能花的錢控制住,即使超過了也比較知道會超過多少,我怎麼在下一個月平均回來。這之中的差別就只是有沒有立一個標準或目標然後留心去做而已。如文章,你可以用「想要」、「需要」與「一定要」去區別你的需求,也可以用緩一緩的方式來過濾,看看真的很想買的東西會不會像鬼一樣追著讓人魂牽夢縈。
存錢的日子會特別痛苦嗎?
你說那一年有特別痛苦嗎?其實沒有耶,週間就專心工作,週末該玩的就玩,真的很想買的想清楚了就買,約會照約,不過就是有清楚額度。生活組成單純的時候,每週3,000元有時候還用不到那麼多,積起來又跑去湖南、廣西晃晃。差別就是之前不少不知道花去哪裡的錢都好好留起來了。我那時內心想的其實就跟方法3、方法4的意思差不多:練習降低衝動,在消費之前分辨是想要、還是需求呢?
還記得棉花糖實驗,讓接受測試的孩子單獨留在房間內,給他一塊棉花糖,告訴他們15分鐘後,如果這段期間他們沒有把棉花糖吃掉,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之後持續追蹤這群受試者,發現當初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學業、經濟、健康、人際關係的成就都比較高。當然,現實生活中我們沒辦法保證那第二顆棉花糖,但是存錢還是有一點類似的,如果你總是先吃掉棉花糖的話,你可能時常連機會都沒有了。這些錢代表的不一定是錢,可能是一個創業想法,一個追求夢想的彈性。一個機會,一個希望的生活,一種自由,也有可能你思考過後覺得沒必要也行。
這種感覺很像以前打電動,玩RPG我都想等級先練很強再來打魔王一樣。我就是慢慢龜在那裡打獨角蟲,把我的巴大蝴養起來然後給小剛來個一擊殺。用這樣「準備」和「累積」的態度來存錢所以這個理財是不是很看個性呢?是的,但是你若不想節儉那也得好好思考如何增加支出?
因為也許有人說,沒辦法像這樣每個月都有5萬元、6萬元的收入還能包吃包住,那就得問,你是怎麼在想你的主動收入呢?你有沒有試著去改善它?又或者增加被動收入的事情上你做過哪些努力?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曾經剛出社會時,也從只能給每個月3萬元的薪水到有了6年、7年的製鞋經驗後,一番峰迴路轉愛迪達願意以149萬元年薪支付這顆腦袋,那是怎麼做到的呢?下一期就來講講吧。
本文獲「股感知識庫」授權轉載,原文:我的經驗:如何從存十萬到存六十六萬?四種方法一次看
延伸閱讀
開源節流的四大方法
存錢,從收支管理開始吧!
月薪4萬元的上班族該怎麼做預算分配?掌握2原則,無痛存錢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