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經濟學家常以「市場規模前4大的龍頭公司占整體市場的比重」,來衡量市場結構。

如果產業中只有1家公司,屬於「獨占」結構,這家公司會擁有超額利潤;如果前4大龍頭公司的市占率合計大於60%,屬於「高度寡占市場」,各企業可以聯合起來定價;如果前4大龍頭公司的市占率合計小於20%,代表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主導權。此種情況下,由於廠商家數過多,導致各公司只能賺取合理的利潤(詳見表1)。

而台灣自從1990年由王建煊擔任財政部長,並開放許多新銀行成立後,銀行家數大幅增加。在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降價競爭,導致整體銀行業稅後淨利下降,這也讓很多人認為,台灣的銀行業沒有競爭力。但奇怪的是,往後數年,台灣有些銀行從市場上消失,產業集中度卻沒有因此提升。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資料,2002年台灣前4大銀行市占率(產業集中度)合計32%,屬於壟斷性競爭市場,當時國內銀行家數有52家。到了2021年,國內銀行家數下降為39家,照理來說,競爭的程度下降,但前4大銀行市占率下降為29%,產業集中度不增反減(詳見表2)。

有鑑於此,各個金融機構的負責人,紛紛跳出來要求政府改善金融業的經營環境,要求政府要想辦法提升銀行的競爭力。

既然競爭條件惡化,為什麼整體銀行業的獲利可以持續提升呢?為什麼金融保險指數會持續上漲呢?這是因為表2在計算產業集中度時,僅考慮台灣資產前4大的銀行,若將台灣全部的銀行納入考量,將有不同的結論。

我們從表3中可知,2002年資產規模前8名的銀行,全部都是官股行庫;第10名的台北銀行(現為台北富邦銀行)當時最大股東為台北市政府,並非民間單位;唯一一家擠進前10名的民營銀行為中國信託銀行。但隨著時間的經過,到了2021年,官股銀行中的彰化銀行與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簡稱臺企銀),資產規模都掉出10名外;反之,擁有金控支援的民營銀行,例如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由國泰銀行和世華銀行合併而成)、玉山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由台北銀行和富邦銀行合併而成)等,資產規模都擠進前10名。

就資產金額的成長率而言,官股銀行當中,就屬第一銀行成長最多,達1.64倍;成長最少的彰化銀行,資產規模只增加了1.08倍。民營銀行當中,玉山銀行資產規模增加了10.18倍、台新銀行資產規模增加了3.48倍、中國信託銀行增加了3.73倍、國泰世華銀行增加了3.12倍、台北富邦銀行增加了2.38倍,皆遠遠超過官股銀行。

{DS}

受惠於經濟成長,銀行業的整體資產金額上升,而民營銀行的資產成長較快,瓜分了官股銀行的市場。也就是說,民營銀行同時享受「市場規模成長」與「市場占有率提升」的雙重效果,稅後淨利增加帶動股價上漲。

由此可知,金融機構表面上看起來經營環境不佳,但民營銀行藉由優質的服務品質及金融創新,搶奪了官股銀行的客戶,因此獲利可以持續成長;官股銀行的規模雖然也有成長,但成長較少(臺灣銀行與土地銀行由財政部100%持有,並未上市,不納入指數的計算)。

這也是在台灣存放款利差縮小之際,整體金融保險指數得以大幅上漲的另外一個原因。也就是說,雖然大環境不佳,整體銀行業的獲利還是持續成長,民營銀行又搶走官股銀行的市場,使得民營銀行的獲利成長,資產規模上升。

如果從投資股市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可以知道,民營銀行的成長速度較官股銀行快,建議存股族盡量以優質的民營機構為存股標的,長期累積的報酬率會優於官股銀行。(本文摘自《靠優質金融股 養你一輩子》第2章)。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用「1公式」預估合理股價,會計師丁彥鈞靠低買高賣,34歲總資產2500萬
存股也有賣股時》靠一張表存1300萬的會計師,教你學會4種「脫手時機」
房價屢漲,能投資營建股嗎?會計師達人靠1張表,挖出營建潛力股!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

書籍簡介_靠優質金融股 養你一輩子

作者:丁彥鈞
出版社:Smart智富紹
出版日期:2022/06/15

作者簡介_丁彥鈞
出生於1986年,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待過會計師事務所、銀行、信用評等機構以及電子公司,具備會計師、證券分析師及期貨分析師等證照,著有《會計師低價存股術 用一張表存到1300萬》、《丁彥鈞自創投資評分表 教你輕鬆學會投資營建股》等書。

2006年開始投資,喜歡具有基本面支撐的股票,偏好投資傳產股、金融股和營建股。擅長利用自創的表格算出股票內在價值,再靠著低買高賣獲利,至今總資產約有7,000萬元。

Facebook:丁彥鈞證券分析師
網站:丁彥鈞營建股投資策略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