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專欄大多數讀者落在30歲~50歲這個區間,不過也有些還沒30歲的年輕讀者,有時看著高漲的物價覺得壓力很大,自己學了這麼多技能,卻只能收到為數不多的薪水,來信常常提到買股、買房、看屋的痛苦過程。
20多歲或30歲出頭的讀者,你們在投資理財的起步上,當然比中年人有優勢。時間就是我們的好朋友,如果好好運用,大有可為,但切記不可走偏了路,尤其是在槓桿型商品上花太多時間,輸贏是一回事,但時間的損耗會很驚人。
週日下午,跟幾位同學聊天,他們都是閱讀專欄非常多年的老讀者,對投資的見解都不錯,交易經驗也算豐富。其中一位資訊業同學說:「有時候看著身旁年輕朋友花大量時間研究槓桿型商品,就為了短進短出賺快錢,我只是笑笑,偶爾問問賺多少,可能就是幾萬元或幾千元,不過大多數時間都是虧錢,就覺得好可惜。」
我笑著問:「你是覺得虧這個時間很可惜,還是虧幾萬元很可惜?」
他說:「都很可惜,但虧時間比較再可惜一些。」
不得不說,30歲賺到大錢與50歲賺到大錢,那感覺肯定不同,而且一定是前者比較讓人羨慕。但大家都忘了,就算是50歲賺到大錢也是很厲害呀!試想,這社會有多少人到了50歲都還沒賺大錢?甚至60歲或70歲,終其一生困頓者也大有人在。
「畢大,不對,我們本來就要往上比,你拿不好的案例來講幹嘛?難道要往下比嗎?」
不是這個意思,我們當然要盡量往上比,但財富的追求,有時候除了努力,原生家庭經濟程度也很重要;進入職場後遇見的同事、朋友、上司,樣樣都會牽扯到「自己能不能賺到更多的錢」,這些也可說是一種機運。
靠自己創造「好運」,人生更順利
又有人說:「難道什麼事情都推給運氣就好嗎?這實在太荒謬了吧!」其實運氣是藉由我們的努力與奮鬥去「創造出那個環境」,而非傻傻地像是等樂透開獎那樣。大家誤會了「運氣」,這玩意兒有分「可預料」跟「不可預料」2種,不可預料比較好解釋,大概就是我們一般所認知的那樣。
那可預料的又是哪一種?例如一個房屋仲介三不五時就趴在辦公室睡覺或翹班摸魚,想說上半年已經做了一個案子,獎金還不錯,現在混一些時間應該沒關係吧;又例如一個作家,寫作第1本書之後,就覺得自己可以靠著名氣不斷上通告或各種節目,總之想要這樣打天下,吃個10年——這當然不容易維持住成功的果實。
就多年下來的觀察,通常靠自己紮實存下第1桶金的人,往往第2桶金跟第3桶金的速度會加快很多。並不是說家裡給第1桶金不好,其實很好,但就是要花時間、花點小錢去把別人的經驗補齊。
這邊就是重點了,有做跟沒做差很多,有做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再例如:銀行理財專員往往賺得比櫃台、行政人員多,除了要背負比較大的業績壓力,更重要的是「接觸更多的富人」(不管小富或大富)。
除了單純的獎金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學習富人的視野、看事情的角度、對事情執行力的貫徹等,這些就是所謂「創造好運的環境」。因此,才會說年輕讀者一定要磨練自己的心智,做人圓融、專業度提升與快速表達自己的能力,這3件事都不是短短幾天可以達成的。
如果你在剛出社會時就選擇了安逸,覺得大家說「躺平」就真的以為可以躺平,那麼虛耗10年後,就不要抱怨為什麼自己都沒好運上門。因為老闆都看在眼裡、創業家不會與之接觸、積極向上的同事會跳槽離去、獵人頭絕對不會連繫你。
看完這些,希望年輕讀者們都有收穫,凡事全力以赴,剩下由天。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投資慘賠800萬導致家庭快失和…他用真實案例勸世,千萬別把理財當作「撈一票」
人生沒有後悔藥!玩選擇權慘賠千萬積蓄,如今開計程車力保房子,他只求這件事成真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