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台灣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升溫,全台提高防疫警戒,而COVID-19疫苗在國外傳出許多不適事件,也掀起了討論施打AZ、莫德納、輝瑞等疫苗的風潮,讓國人在準備施打疫苗前有所顧慮。保險公司開始針對接種疫苗後發生的狀況推出疫苗保單來予以補償,也讓許多民眾思考自身的保單能否轉移接種疫苗的風險,是不是有需要另外投保疫苗保單?對於疫苗險有疑問的讀者,就一起看下去吧!

疫苗險提供的保障範圍有什麼?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看看疫苗保單提供了哪些保障呢?

各家的疫苗保單主要保障項目有以下幾項:
1.住院日額/住院關懷(慰問金):接種疫苗後若因「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而需要住院診療,給付理賠金。

2.喪葬費用保險金:接種疫苗後若因「不良反應」或「不良事件」而身故,給付喪葬費理賠金。

部分保險公司則有針對接種疫苗後仍罹患法定傳染病,提供定額補償金或醫療費用的保障。

所以整體來看,疫苗保單的保障項目,其實類似日額型醫療險加上一點壽險保障,而只針對施打疫苗後所引起的情況予以理賠。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仔細看疫苗險的保單條款,會發現有諸多的約定限制了理賠範圍,包括:接種後幾日內屬於保障期間、接種後的不適若非因疫苗所引起也存有爭議地帶,因為根據不同的條款,保障範圍有分成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或是不良事件,這兩者的影響就差了很多!

何謂不良反應?不良事件?兩者大不相同

在疫苗險的保單條款裡,名詞定義最常看到的是這兩者,雖然看起來相似,但其實範圍大不相同。

「不良反應」又類似「副作用」,指的是接種後的不適確實是由疫苗引起,如果沒打疫苗就不會發生,例如常見由COVID-19疫苗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壓痛、全身倦怠、發熱或發燒等,這些症狀多可預期,且幾天後皆能自行緩解。

「不良事件」則是注射疫苗後發生的任何狀況,卻不一定和疫苗有關聯,可能就只是剛好在打完疫苗時發生,所以就被當作不良事件通報,例如打完疫苗後發燒,後來診斷證明是因為腸病毒感染,發燒的原因當然就和疫苗無關了。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不良反應(副作用)一定屬於不良事件之一,但不良事件卻並非等於不良反應,保障範圍當然也是「不良事件」比較廣泛了。


醫療險不能夠轉嫁接種疫苗的風險嗎?

保戶購買疫苗保單,無非是擔心注射疫苗後發生的風險,尤其是新聞頻傳各國接種牛津疫苗(AZ疫苗)後出現血栓(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不良事件,後續治療打免疫球蛋白更需要高額的醫療花費,保戶也因此對注射疫苗的風險轉移更加重視,但既然疫苗險的保障範圍也類似醫療彌補,很多保戶會想說:我自己的醫療險可以理賠接種疫苗的風險嗎?

無論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理賠病房費、醫療費用、手術費用)或是日額/定額型醫療險,對於注射疫苗後若因不良事件/不良反應造成不適需要住院治療,當然都屬於在醫療險的保障範圍內!

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本身的醫療保障,重點在於規畫的額度是否足夠解決醫療風險,以發生血栓為例,自費打免疫球蛋白動輒數十萬元醫療費用,而疫苗保單多著重在住院病房費用的理賠,即使有部分商品有提供醫療費用保障,但有條款限制是注射疫苗後發生罹患法定傳染病的情況才予以理賠,對於單純注射疫苗所發生的不良事件仍存在保障缺口。

完整的保障規畫要可以解決3個時程:

保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我們解決醫療所需的費用風險,因此保障額度能不能夠解決問題才是首要的考量,疫苗保單或許就像是手搖飲,可以做為我們飲食的陪襯、增加風味,但要真正解決「肚子餓(風險)」的問題,還是必須仰賴正餐(醫療險)才是根本之道,因此把自身的醫療險規畫足夠,那麼疫苗保單加不加保其實並無影響,可以只當作加強的作用。

看完後,是否對於疫苗險的承保範圍有更加熟悉了呢?如果還是想要投保疫苗險,建議各位讀者至各大產險公司官網進行「線上投保」,只要年滿20歲且有信用卡,便能享有網路投保優惠喔!也能減少與人接觸的染疫風險。

本文獲「MY83保險網」授權轉載,原文:我有醫療險了,該投保疫苗險嗎?|保險達人來解惑|不良反應、不良事件差很大?!

延伸閱讀
產險投保漲幅創19年來紀錄!4險種成長力道最強,這險種年增率竟逾100%
疫情何時收場?輝瑞:2024年COVID-19才會流感化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作者簡介_MY83保險網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平台,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網站:http://my83.com.tw/
Facebook 粉絲專頁:小資族聰明買保險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