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最近大家都在開玩笑,學音樂還不如學寫作,當然這是句揶揄時事藝人的玩笑話,但寫作專欄多年的過程,確實獲得不小益處,腦海中有些事會因為一字一字的寫出,反而會更清晰、更明白,畢竟「腦海中想像跟寫出來通順」,仍是有很大一段差距;另外,則是培養所謂的「毅力」。

年輕時常會對某些原本想做的事覺得「算了」、「放棄好了」的想法,可是這樣的壞習慣很容易帶到出社會,甚至中年、老年只會愈來愈嚴重,這其實只是一個態度問題,卻足以影響一生。尤其以前有個很壞的習慣,就是現在人稱的「取暖」。看到自己眼前做不到的事情,喜歡找尋同樣想法的人,一起認為「我們做不到」,藉此得到慰藉。

舉個簡單的例子,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能會認為年收百萬元是個目標,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如果40歲還沒達到,很容易會覺得自己應該以後也做不到吧!畢竟如果24歲開始工作到40歲,過了16年之久,這中間其實能做的很多,也可以只做「一點點事」。

當時遇到一些有事業成就的同輩友人,他們是這麼說的:「做不到沒關係,是不是秉持另一種思維模式會比較好?」我誠心求教:「請問你指的是什麼?」

第1步:為什麼達不到?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還是產業特性?
如果是前者,就改進,如果是後者,那就跳槽。

第2步:用什麼方法可以再試試看,也許多試2種、3種方法就通了。
方法是人想的,自己想不出來就拓展生活圈,走出原本的圈子可能就有不同的貴人觸發新的事件。

第3步:抑或是不要用這個工作來達到目標,可以用兼職、斜槓的方式去達成。
2個收入來源甚至3種收入來源,或許就容易達到的多。

自幼算是駑鈍的人,但永遠把自己當作空杯,就能盛上各式各樣的茶水、名酒。如果不是到了台北這個大染缸,看到了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還真的無法超越原本生活圈的想像。

因為寫作專欄也認識了許多醫師朋友,像是前2週台中2位醫師友人前來北投一聚,當時飯桌上,聊到有關階級複製與再翻轉的話題時,一時感慨跟她們姐妹倆說:「你們都是優秀的主治醫師,從小都是菁英,孩子未來也能擁有極佳教育環境,加上財富管理有道,那未來只會更加強盛,我們其實原本算是不同階層的人,我能走到今天這步,認識妳們是我的榮幸。」

她們也許只覺得我客氣話,但句句卻都是出自肺腑,這社會上不管是從知識上、權力上、財富上,區域上,都形成了一道道的屏障,模糊卻又清晰,彷彿人人平等,卻又人人皆有高低。從底層到小康直到高處,看到了台灣多元化的一面,貧富差距原本不算大,是到了這2年疫情爆發後,社會大眾才明顯感受出差異,應該只剩下少數人不知不覺才是。

原來M型化這事情就像是時代的巨輪,看似緩慢的轉動,但一改變就無從回頭,我們唯有跟上巨輪往前再跑快一些,跑不動就走快一點,真的不行也要爬過去。只有這樣才能保有原先的生活舒適性,不至於喪失。

很喜歡一句話:「你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小寶熟睡了,想到了件趣事跟你們分享。

前幾天他看著窗外喊著:「大數據、大數據。」我當下心想:「這小小娃兒怎麼會懂這個,我應該沒講過這詞。」太座一旁繼續跟小寶對話著:「對,這是大樹,Tree。大樹很高,Tree。」

一解心中的疑惑,陪著小寶的牙牙學語也是蠻逗趣。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又到了十點多的時間,孩子也陸續上床睡覺…


延伸閱讀

沒房貸壓力、孩子也大了,60多歲卻還不敢退休?「我3年買進賣出過300多檔股票,卻賠掉500萬」
台灣人追求提早退休,但你真的準備好了嗎?「這件事」會是你晚年最重要的無形財富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