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原先已逐步走上復甦軌道,不料,最近又出現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攪亂一池春水,再加上11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遠低於預期,加深了投資人的避險情緒,助長美國長天期公債的買氣,導致美國長天期公債「殖利率急跌」,經濟前景頓時籠罩烏雲。
很多財經新聞會出現的殖利率(yield)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債券買盤強勁,殖利率(yield)會下跌呢?
股息殖利率(Dividend yield):股票投資人最愛用的指標
美股收息專家黃世洽解釋,「殖利率」的英文是「Yield」,又稱爲「收益率」,是指投資賺取的收入,通常以利息或股利的形式支付。
收益是交易者利用投資賺取利潤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收益是以原始投資價值或其當前市場價值的年度百分比表示。
在股市常聽到的「股息殖利率(Dividend yield)」這個名詞,又稱為股利殖利率、現金殖利率或股息率,是將公司年度股利與股價做比較,計算股息殖利率的方法為公司年度股利除以當前股價。
債券殖利率(Bond yield):與債券價格成反比
而債券講的殖利率,就比較複雜了!想搞懂債券殖利率,必須先了解債券的組成包含「面額」和「票面利率」。黃世洽表示,面額決定投資人持有到期後可以拿回的本金,而票面利率則決定持有這檔債券的過程中,每期發行機構要付給投資人的利息。
債券價格不一定等於面額,會受到市場利率、風險評級、市場供需而折價或溢價。
舉例來說,假設1張債券的面額100元,票面利率是6%,1年付息1次,代表這張債券用100元的價格發行,每年配發6元利息。因為市場的波動,投資人可能到市場上用高於面額100元的價格(如105元)買進,或用低於100元的價格(如98元)買進,在持有期間,每年都可以領到6元的利息。
黃世洽進一步解釋,新聞上看到的債券「殖利率」,一般指的是「到期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代表以某個「價格」買進債券後,持有到期的折現率、總報酬率。簡言之,就是投資人持有債券的「價格」與持有到期後可以拿回的總金額的比率,這邊可以拿回的總金額包含每一期的「利息」以及最後拿回的「本金」。
所以可以簡單的把殖利率想像成某種「投資報酬率」,當持有到期的報酬(每期的利息、本金)是固定的,用愈貴的價格買,報酬率就愈低;反之,買進的價格愈低,報酬率就愈高,就像前面提到的,用98元價格買進的人,報酬率會比用105元買的人來得高。這樣應該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債券「殖利率」與「價格」成反比了吧!
美國公債殖利率可視為「經濟風向球」
黃世洽說,大家都相信美國政府不會倒,因此發行的債券評級最高、風險最低,美國公債規模龐大,是世界上最具流動性的債券市場,被投資人當作市場波動或經濟前景有疑慮時的避險工具,因此美國公債殖利率也普遍被市場認為是「經濟風向球」,根據發行到期日長短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國庫券。
其中,市場又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作為最重要的經濟觀察指標之一,走升時,通常被解讀為景氣擴張、通膨向上(因為未來央行可能會升息,引導市場利率向上);下跌則常被解讀為市場對於經濟成長放緩,甚至是反轉的憂慮升高(意指央行可能會降息,營造貨幣寬鬆的環境),或是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等。
黃世洽最後補充,美國公債殖利率也會影響科技股的走勢,因為科技股這類成長股,股價高會致其股息殖利率不會太高,而當債券殖利率走高,逼近科技股的「股息殖利率」(股利/股價)時,就會造成科技股的賣壓。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金融英文】Dividend yield vs. Bond yield,股利投資人必看!
延伸閱讀
退休月領3萬養老,有多難?特別股結合股債特性、波動低,複利報酬率上看6.4%
營收好、股價卻漲不動?理財教母林奇芬提醒:3考驗來襲,震盪將是常態,提早準備為上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