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邊際思考(marginal thinking)是制定理性決策的基本策略,你只需要考慮與你情況相關的變數。本質上,邊際思考是經濟思考,因為經濟學總是假設決策是透過權衡額外好處扣除額外成本。我們經常陷入全有或全無的陷阱,因為我們會考量決策情況的所有收益和所有成本,這不僅使決策變得非常複雜,還會導致決策出錯。

注意下1個單位的效用

若能選擇,你會要1杯水,還是1條黃金。你會想,「還用問嗎?當然選黃金。」對你來說,很可能是因為黃金的市值遠高於水。但是,如果你在沒有任何飲用水的情況下,要穿越撒哈拉沙漠旅行,黃金對你沒有任何價值,你只會渴望有水。

邊際思考是什麼?邊際意味著額外的增量。如果你思考邊際效用,正是思考下1個或新增的單位對你有何意義。邊際效用是人們從消費下1個單元產品中所獲得的滿足感、愉悅感或效益。因此,這無關水本身很豐富,而是一般人喝1單位水的愉悅感,低於1單位的黃金。原因是,多數人都有充足的水分,而且在大多數地方,水的供應都是充足的。我們可以仰賴明天供水系統會像今天一樣運作,我們相信,超市將繼續庫存價格實惠的瓶裝水。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擅長邊際思考。我們經常執著於過去的情況,不是對自己講一個前後說得通的理由,就是因為過去似乎與未來的決定密切相關。

邊際思考的基石

思考邊際效用的人不會考慮每個決策中的總金額或平均金額,而是只在意多增加1單位的成本,例如多開1小時的車程、多買1塊披薩,或是多投資1塊錢。邊際單位的特徵之一:無論需要投入什麼因素,邊際單位通常都是遞減的。

以吃披薩為例,吃第1片會覺得美味;吃第2片、第3片和第4片時,或許也是如此。但很快就吃飽了,下1片(邊際)披薩不會像第1片那樣好吃(令人滿足)。滿意程度(經濟學家的說法是「效用」)會隨著每多1片披薩下降,最終甚至會變為負值。

依據邊際法則思考的人會問自己:「接下來的5分鐘內,我可以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是什麼?」、「如何把這100美元花到極致?」或「鑑於當前的客戶群,接下來我們應該關注哪些客戶?」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sunk costs)是由過去的決定產生的成本,是無法回收的,因為這些成本發生在過去,它們與公司面臨的其他(例如研發或材料)成本不同。它們獨立於將來的任何事件;沉沒成本已經付出,無論你下一步選擇做什麼,它們都不會改變。

我們這裡說的「成本」,是指為了在將來獲得更好的結果,而花費任何形式的支出(不管是時間或精力)。例如,付出的成本可能是必須學習技能。假設你在拉丁美洲找到很吸引你的職缺,也已經談好了這個工作,從現在開始1年內,你和家人計畫搬到墨西哥城。為了你的新職位,你每週會花許多小時學習西班牙語。但最後運氣不好,你的職缺告吹了。多數人會對自己說:「好吧,我至少投入了200小時學習西班牙語,不要半途而廢、繼續練習下去吧。人生很難說!」

但是,如果沒有特定的「未來理由」,這樣並不是最理性的做法。你過去學過西班牙語的事實本身,不應該是足夠的理由讓你繼續這樣做。假設沒有其他原因能讓你因為說西班牙語受益,例如單純享受某種語言,那麼學習西班牙語的「成本」已經投入,無法回收。你根本無法恢復過去,也無法以其他任何方式來分擔「成本」(你花在練習的時間)。

人類傾向緊抓著過去的決定,往往就會陷入沉沒成本的謬誤。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的思緒在潛意識中將相關的決策聯繫在一起,即使這些是過去的決策,而且對未來的決策沒有影響。依據邊際思考的人只在意自己決策的未來結果,以及未來的取捨,他們不會對過去發生的事太過執著。

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邊際回報遞減的例子。例如,坐幾分鐘雲霄飛車可能很有趣,甚至坐1小時也很好玩。但之後,也許會感覺不那麼刺激了。度假給人的滿足也是,度假不會因為假期持續的時間增加,滿足感也跟著增加。在前2週,忘記今天是星期幾,坐在游泳池旁喝著雞尾酒,過得瀟灑自在,一切都很有趣。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度假也會變得乏味,反而希望可以回到家中(甚至可能想回去工作)。

我們從收入獲得的滿足感也是如此。我們常常以為,錢愈多愈好,錢不嫌多。貝西.史蒂文森(Betsey Stevenson)和賈斯汀.沃爾夫斯(Justin Wolfers)在2013年做了關於幸福與收入水平之間的研究。以0到10的生活滿意度量表來看,你的收入增加1倍,並不意味著你會多出1倍的快樂,說得更確切一點,這才使你在量表上高出半分而已。

依據邊際思考的人非常了解隨著時間流逝,取捨時產生的變化(代價會愈來愈高),並以此做出決策,他們只會考量當前的處境。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概念與邊際思維密切相關。假設你今天下午有1個小時可以有效率地做事,可以整理、回覆電子郵件,也可以精進西班牙語。請注意,時間做為投入的要素,這2個活動產出的結果都有邊際回報遞減的情況。打1小時的字會使你感到疲倦,若要維持回信的品質,第20封郵件要花比第1封更長的時間。對於你的詞彙技能,瓶頸是大腦處理和成功記住新詞彙的能力。

因此,假設你即將去南美洲度假,希望學習的新單字量可以增加到最大。你必須提醒自己想到機會成本,問自己:「我為得到這個東西,要放棄什麼?這樣取捨理性嗎?」依據邊際法則思考的人會牢記機會成本,以充分利用時間。

書籍簡介_【全圖解】BCG頂尖顧問的高效決策力:12種直入問題核心、擊破難題,做好決策的關鍵策略

作者:Simon Mueller, Julia Dhar
譯者:黃庭敏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1/01/07

作者簡介_Simon Mueller, Julia Dhar
【賽門.穆勒Simon Mueller】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專案負責人,曾任該公司戰略和宏觀經濟學智囊團——亨德森智庫(Henderson Institute)總經理。賽門曾為北美和拉丁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工業和技術客戶提供諮詢服務,廣泛從事策略和企業轉型等研究。他還是全球非營利組織未來學會(The Future Society)的聯合創始人,該組織是為因應智能自治系統的趨勢,協助企業、組織開發解決方案,確保系統安全、公平和彼此共榮。

【茱莉亞.達爾Julia Dhar】
波士頓諮詢公司合夥人,領導該公司的「聰明行為經濟學計畫」(Be Smart)。她曾在美國、中東和亞洲等地的公部門和私營企業工作,亦曾任職於政府單位,負責政策規畫或提供諮詢,其中一項資歷是擔任紐西蘭財政部長的私人助理。

譯者簡介_黃庭敏
台灣大學外文系、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曾獲經濟部金書獎,喜歡游泳。譯著有《資源革命》、《醫生,我這樣正常嗎?》、《注意力商人》、《未來地圖》、《喜悅的形式》、《AI未來賽局》、《美國多元假象》等20餘本。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