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則新聞是這麼寫,大概就是2X歲買到2,000多萬或3,000多萬元的房子,不靠爸的祕訣是什麼之類的。
其實這類新聞的標題很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那也是正常,不過久了也會漸漸麻痺。真假我們難以論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即便是買預售屋,只要先繳「一點點」的錢,這個一點點也是百萬元起跳,況且20多歲不正是剛畢業要打拚的階段?跟身為富三代的好友P聊到這新聞,P是這麼說:「其實喔!靠爸不靠爸,我覺得真的很難界定,因為這種報導的主角,也很可能就是我這種人,不過想要塑造出白手起家的感覺,所以很多細節都沒講。」
靠壓歲錢、零用錢累積出頭期款,不算靠爸?
我納悶的問:「你的意思是?」P拿著手上剛買的超商咖啡,接著說:「我問你,如果這個20幾歲男的,他大學時代每個月除了住家裡,還有零用錢2萬元,或者從小到大的壓歲錢紅包有不少,那畢業後是不是就有一筆錢當頭期款?而這筆錢根本是上班族工作5年都未必能賺到的。」
「是啊,怎麼了?」我只能靜靜聽著。
P笑著說:「他說他沒靠爸啊!買房頭期款真是自己存的,生活還過很苦耶!沒錯啊!就是壓歲錢跟零用錢加起來就100萬或200萬元,你信不信,我周圍朋友一堆都這樣。」
「嗯,大概可以理解你的意思。」我回答。
P接著又說:「像我有些朋友的爸爸,在他們從國外畢業回台灣時,也問說要不要先匯一筆100萬元擋著用,因為工作也許要用到,畢竟剛開始找工作,一定有陣痛期,工作好好找有發展性的,而且治裝費不可少。那請問這樣子,隔了4年、5年,我朋友的確工作表現還不賴,也有存到錢,於是買了間2,000多萬元的房子,他說靠自己買房沒家人贊助,你覺得算嗎?」
「嗯,應該不太算,可是能靠自己存這麼一大筆錢,也是不簡單。」我想了想這麼回答著。
家裡幫忙付學費,是否也是靠爸?
其實P是少數富家子弟中,算是很豪爽而不避諱自己身分的人,他常說:「靠又如何?不靠又如何?生活到底有沒有真的快樂?這不是比較重要?」假如一階比一階這樣比下去好了,那如果有大學時代就揹債,有就學貸款要還的人,是不是也能批評「無學貸的人」靠爸媽資助?那看起來,家裡有幫忙出學費也算是靠爸,這樣豈不是愈來愈病態了?因為同樣也有更窮困的人,繼續往下比,那真的比不完了。
網路上這類的報導愈多,無非都是為了挑起話題性,讓閱讀的人們義憤填膺,但其實真的沒有任何的成長與幫助。「能從該報導中得到些什麼,進而幫助自己財富累積或拓展視野,這才是重點。」
也曾看過一則文章,標題也是極為聳動,大致上就是強調「年收300萬元的醫師也買不起新北!」這很明顯也是跟事實不符合:
1.新北範圍蠻大的,第1圈到第3圈差異很大。
2.全新的跟屋齡40年的,差異也很大。
3.4房帶平車,或者2房含1個機械車位,這售價也是天壤之別。
誰知道這位文中的醫師是想買哪一種、哪一帶?更何況,人家年輕醫師才剛升上正式身分,之前經歷過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總醫師,到現在才終於開花結果,之前沒存到什麼錢是正常,現在年收300萬元才第1年,有什麼好著急的?往後的日子還長的很,對吧!
這年頭的雜訊很多,如何有效過濾,讓自己的時間不要被消耗掉,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倘若真心想要提早財務自由,有那份決心讓自己往上爬一層,用點心,就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又到了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
延伸閱讀
「看別人開名車、買千萬房好羨慕,自己卻沒有動力為生活拚命…」一位31歲仍住家裡的台北人告白!
哀怨沒富爸媽?他家境貧困仍靠自己白手起家、躋身美股贏家…「改變不了原生家庭,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