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電視記者問過雷鬼樂教父巴布.馬利:「你是個富人嗎?」馬利謹慎地反問:「你所謂的富人是什麼意思?」記者把提問說清楚:「你有很多財產嗎?銀行裡有沒有很多錢?」馬利再次反問:「財產會讓你變成富人?我沒有那種財富。我的財富是人生,永遠如此。」
這25年來,我花了大量時間採訪與觀察這世上許多頂尖的投資人,發現自己不斷自問:怎樣才算富裕?從表面上看,這些投資人就是最大的贏家。他們獲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大財富,能買豪宅、遊艇、飛機,而且收藏藝術品和賽車之類的世界級珍寶。但他們的財富究竟為他們做了什麼?財富與他們的心靈滿足究竟有多少關聯?再者,如果他們的金錢財富不是豐盛人生的關鍵,什麼才是?
那些玩具和獎品確實可以提供你所期望的一些喜悅,但也不算太多。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曾寫道:「有形資產能提供舒適生活,但是在『讓人感到快樂或覺得自己有用』這方面沒什麼幫助…大多數人其實都有一個錯誤的見解,就是認為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情境和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他說得一點也沒錯。你不需要當個悟道的禪宗僧侶,也能明白「肉體歡愉」帶來的快樂,是短暫與不可靠的。話雖如此,我也注意到坦伯頓選擇住在豔陽高照的巴哈馬群島上的豪宅裡,鄰居都是超級富豪。他這個選擇說明了一點:外在情境對我們的幸福感,確實有一些影響。
愛德.索普(Edward Thorp)是傳奇賭徒兼投資人,渾身散發「享受生活樂趣」的氣息,他以特有的理性腦袋思索一個問題:如何建構他的人生,才能提高讓自己覺得快樂的可能性。他做出的一項讓人生更為充實的決定,是在加州新港灘市買下一棟海濱別墅,能享受太平洋的日落美景。索普說:「這裡是能讓人享受人生的好地方。我怎麼可能會想住在擁擠又吵雜的大城市裡?烏煙瘴氣、汙染嚴重、天氣很爛、吵雜喧鬧,而且去哪裡都會塞車。我想住在陽光普照、環境宜人的地方,能在戶外運動、享受美景、健行、乘船出海,還能玩潛水。」
索普起先是個收入微薄的數學教授,他確實感謝成功投資帶給自己的奢華享受。我問到是否有哪個財產是他特別喜愛的,他咧嘴笑道:「我真的很喜歡那輛特斯拉。它開起來樂趣十足,真的是最棒的車。」話雖如此,他未曾被一種幻想引誘:只要他能累積更多金錢,更多房子,更多豪車,什麼都更多,他就能更快樂。索普說:「人生裡最重要的,大概是決定和誰共度人生。」他在結婚55年後成了鰥夫,後來續絃。「成天忙著累積物質財產的人不懂這個道理。到最後,他們身邊有很多東西,但他們一輩子就是在追逐物質生活。」
正如索普所說的,當我們滿腦子只想著追求金錢和財產,就會看不見更重要的事情,人生也因此產生問題。索普在擔任對沖基金經理人的職涯中,原本大可剝削股東,把更多金錢塞進自己的口袋,但他對自己提出一個疑問:如果他是客戶,會覺得怎麼做才算「公平又合理」?因此,他把自己的激勵機制設計成:除非客戶賺到錢,否則他什麼也賺不到。「一個人如果不在乎其他人的死活,而且做出過分的事情、剝削其他人,這種人似乎會獲得優勢,」他說:「但我認為,他們雖然能透過這種優勢得到想要的東西,可以從『人生』的屍骸上挖走更多腐肉,但他們其實過得並不好,又沒意識到這一點。人生來到盡頭的時候,他們其實浪費了一輩子。」
這番話讓我們得出一個重要警訊:必須敏銳察覺自己願意或不願意為了金錢而犧牲什麼。這可能包括我們和親友之間的美好關係;我們為了追求財富而擱置的才華和志向;我們不花時間享受一些無法增加財富的活動;我們為了獲利而想違反一些價值觀。我問索普,他這輩子有沒有為任何抉擇感到後悔,他答道:「只要是依據自己的原則所做的抉擇,我就不後悔。」這提醒了我們,成功又豐盛的人生的其中一個面向,是對自己引以為榮;這又源自於始終如一地努力(儘管我們有缺陷和失敗)做出良好行為,避免傷害他人。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