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是什麼?All in就是把你身上的錢,甚至身上的錢不夠還去借錢,然後通通壓在一個標的上,期待得到超額報酬的決策執行過程。
最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有人在問如何克制想All in的衝動(詳見〈【請益】大家都如何克制想all in的衝動呢?〉):當台股來到1萬7,000點歷史新高的時候,不知道你持股的水位是多少呢?其實當你有「居高思危」這種想法時,你可能會在1萬3,000點~1萬7,000點當中任一個區段就開始賣股票,有的人甚至還沒看到1萬7,000點就把手中持股出脫了。
或是當你看到生技、航運、鋼鐵、食品相關類股輪番上漲,感覺自己好像沒有把握住什麼,想要All in一把,會不會就能一夕致富?會不會All in下去,然後就一路上漲?然後開始做白日夢,開始幻想如果All in就會怎樣又怎樣…。
文章一開頭就有說到All in的定義——一次把金錢都丟入股市、重壓一個標的,這樣的過程我認為是狹義的定義。對我來說,廣義的定義是「陸續」把你的錢都丟進股市,買入「一籃子」股票,然後股票占總資產很大部分的比例,維持在高水位的狀態,這就是廣義的All in。
狹義的All in很難執行,因為要選對標的、一次重壓,看錯方向就要承受巨大虧損;而廣義的All in因為買入一籃子股票,所以單一股票的漲跌不會太影響整體的表現。All in最讓人害怕的,除了個股漲跌之外,再來就是生活預備金的問題,所以我認為All in之前要先保有生活預備金,然後剩下的錢再去做All in。
All in個股之所以會有高風險,是因為台股常常某家公司因為某個利多消息或是營收稍微成長,造成話題和利多之後開始上漲,因為台股股本小、漲幅大,這時候就會吸引散戶加入。但是這個利多和話題會維持多久,實在是不知道。
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這個原因讓我不敢All in個股,深怕成為最後一隻老鼠。而我唯一All in的個股就是台積電(2330),因為我認為未來幾年台積電的營收只會愈來愈好,還有其股本大,不容易受到主力作手的操控,所以可以看到未來幾年的能見度。台積電的這些特性和其他台股不同,所以我能比較安心去做長期的投資。
綜合以上的論述,狹義的All in是個股遇到短期利多消息而投入身家,廣義的All in是先存生活預備金之後,長期陸續投入資金並買入一籃子股票。當你會擔心而不敢All in,那是因為你對未來不確定。如何能夠有信心的All in而不感到困惑?我的方法是分散投資、長期投資、準備生活預備金,還有投資台積電。
本文獲「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歐印(All in)的勇氣
延伸閱讀
大盤高點不敢追、低點不敢存?存股達人棒喬飛傳授:配合除權息旺季相對低點,持股成本便宜15%
為什麼價值投資者不怕股災?雪球股達人溫國信:股票是會生息的資產,不要賤賣它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