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咪編今天要來介紹的這本書是《量價操盤術 讓我賺5,000萬》。就咪編看來,在台股實戰經驗超過30年,曾經擔任統一證券自營部程式交易顧問、美邦投顧董事的作者楊雲翔,他的投資經歷,可說是很大一部分的台股發展史啊!

1989年,楊雲翔拿著自己之前在工作上面賺到的錢投入股市,很幸運地,台股一路走高,隔年2月更來到歷史高點1萬2,682點(咪編:此歷史高點現已被打破),讓他23歲就賺進百萬元。然而好景不常,台股後來在7個月的時間就暴跌近1萬點,讓他吐光之前賺進的所有獲利。

1990年底,台股從低點開始反彈,邁入大多頭期間,這時候台股對楊雲翔而言,根本不難,他認為只要深入研究基本面,即使遇到大盤拉回也能在半年內創新高,或者利用低點進場攤平股價,最終總能轉虧為盈。在對自己這一套操作手法信心爆棚下,他開始用融資槓桿來放大獲利。到了1999年,他創造了1,000多萬元的資產(咪編:看到這有沒有覺得這場景描述和現在的台股市場很像啊,在大多頭時期,人人都是贏家)。

但股市總是讓投資人猜不透啊,2000年網路泡沫,完全顛覆楊雲翔之前對於股市的想像。最初,他抱持著投資績優股不怕跌的心態,在大盤一路下探時,大量融資買入股票。然而隨著股價一路下跌,不但融資處於斷頭邊緣,他的信心也早已遺失,最後在追繳令下,他只能賣了房子,而且還負債300萬元。

也因為這一次破產,讓楊雲翔領悟出投資真諦,「市場中絕不說謊,就是成交的量和價」,如果你能正確解讀到量價的訊息,就能在最佳時機進場卡位,得到較好的報酬。這也是他後來花5年時間對量價進行研究的原因。而這段時間的沈澱也讓楊雲翔發展出「特殊均線長短波段策略」和「短線當沖、隔日沖策略」,並用這兩個策略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賺回5,000萬元。

話說寫到這裡咪編自己有點傻眼,原本只是想寫個簡短的作者介紹,結果因為覺得故事太有趣了,不知不覺就寫那麼多。為了不爆字,決定這一篇先來談談作者是如何計算成交量的,下一篇再來談談作者的2大策略(如果有下一篇的話)。

在市場上常聽到一句話,「量比價先行」,這是在說成交量是先行指標,當量有異常的行為時,代表這項商品的價格可能會出現異常向上或向下的發展。然而可惜的是,成交量的生成多半是在收盤後,那時候黃花菜都已經涼了,根本就無法提前進場卡位,那究竟該怎麼辦呢?楊雲翔在書中提供一個小撇步,那就是「預估量」。

具體該怎麼做呢?楊雲翔提供一個簡單的做法,就是將每15分鐘的累積量乘上不同的倍數,就能算出當天預估的成交量。但問題又來了,倍數應該要怎麼設呢?很簡單,基本上就是離收盤時間愈近,預估成交量乘數愈小。

例如早上9:00~9:15的預估成交量乘數約為8;10:30~12:30的預估成交量乘數從2.2來到1.32;到下午13:30時,預估成交量乘數只剩1了(書中有詳列各個時段的預估成交量乘數,但礙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出了,大家可以翻書看)。

算出預估量以後,就可以將之視為一個基準。當預估量明顯大於前一日收盤量或前一期間平均量很多時,就可將這些股票選出,再透過價的方向和法人及散戶籌碼方向,來介入做多或做空。咪編自己覺得,預估量這方法感覺挺實用的,能提前抓住成交量爆增的股票,改天可以來試試看。

而《量價操盤術 讓我賺5,000萬》書中除了與量有關的介紹,也有提到多殺多、主力如何左手賣、右手買來抬價等事情,挺有趣的,有興趣的人也可以把書找來看一看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小編愛投資線上讀書會

延伸閱讀
投資想要「超額報酬」可能嗎?集結各投資大師與高手的精華:基本分析中的這「4大項目」是精華
如何做到精準抓出成長股?成長股之父普萊斯:從財報4大項目找出選股關鍵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