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

這2天一個熱門新聞是這樣寫的:「以往被稱為草莓族的『七年級生』,都已進入30歲~40歲這個年齡階段,而他們也被稱為『青貧族』,面對高房價、低薪讓他們也都不敢結婚生子。」

另外提到現階段個人名下的總存款,平均只有13萬3,000元,也略少於去(2020)年的13萬6,000元,以及前年的17萬元,金額創新低;僅有1.4%的存款,是在「100萬元(含)以上」;其中甚至有19.1%表示,自己是沒有存款,比例破紀錄,高於去年的17%,以及前年的15.4%…。

內容有興趣可以去google一下,也或許你們早已經看過。

這份資料出自於人力銀行,姑且不論資料的正確性與否,光從「平均數」,其實就很容易失真了,也難怪會說7年級生平均只有13萬3,000元,略少於去年的13萬6,000元,以及前年的17萬元,金額創新低。因為整個社會金字塔的結構,最底層一定是浩瀚無垠的一片海洋,這個金字塔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金字塔,中產階級的定義也愈來愈嚴苛,不是以前20~30年前,每個人有份工作,薪水領個3萬多元,這樣就稱為「中產」。

例如:有人家中房子2間、3間,只是暫時去打工體驗人生,薪水重要嗎?似乎不太重要;有人家中的中小企業做的不錯,所以他掛名在家中的公司底下,跟大夥員工一樣領薪水,名目是一回事,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個數字。

另外,在金融資訊逐漸普及的現在,利用資產賺錢的人愈來愈多,股票股息1年收30萬~100萬元,然後工作年收可能也是50萬~100萬元上下,存款不想放太多,盡可能都拿去穩定的分散投資,這也是常見的狀況;收租那塊就更不用說了,全台灣房貸餘額頻創新高,這個新聞也很重要,去找找吧!

之所以這個統計結果會讓很多人有反應,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

第1,「看吧!就說經濟不景氣,大家都跟我一樣慘」:接著,都是別人錯,統統都是大家害的。

第2,「嗯…這數字好像哪邊怪怪的,但又說不上來」:不過我確定存款10幾萬元這數字,跟我認知不同,畢竟30歲~39歲,存款這麼低有點怪。

第3,「別人怎樣跟我關係不大,繼續賺錢打拚就對」:整個社會金字塔本來就是存在鴻溝,要過好生活就是要努力,盡可能爬到前20%就是了。

說真的,在很年輕的時候,我也曾有這樣的壞毛病,簡單來說就是取暖,覺得別人都怎樣怎樣不好,所以我應該「也可以」怎樣怎樣不好,反正「大家都差不多」!

每個人都曾經20幾歲過,都曾經低潮過,如果家中沒得幫忙,產生挫敗的心情,那真的十分正常,我完全了解這是什麼感受。一路走過來,這辛苦程度真不是開玩笑的。

每個讀者朋友都要知道,尤其是年輕的讀者朋友,記住!別人怎樣打混,那是人家的事,還這麼年輕不要放棄,不要陷入同溫層取暖,即便要找同溫層,也要找「一群強者」當同溫層,這不是現實不現實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未來這些類似報告數字永遠都是這麼慘,不會改變,也許是刻意加工,也可能是真實慘況,那都不管,因為你要勉勵自己,即便站不上金字塔的前5%,至少也要有站上前20%的魄力。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這兩天一個熱門新聞是這樣寫的…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