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市場都會有物極必反的情況,尤其是股市處在歷史相對高檔的位置,自然容易被風吹草動的訊息影響,例如:美國公債殖利率瞬間飆升,就引發了股市蜂擁而出的賣壓,股市大幅修正沒有不好,早晚都要降溫,才能夠騰出空間走下一波行情。
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一度突破1.5%,影響風險資產估值,資金從科技股回流至較為穩定的配息股,或未來有望復甦的觀光、旅遊與航空概念股。
不過仔細研究,美國總體經濟表現及美FED的貨幣政策皆依著原先的預期,沒有改變。修正實屬必然,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接下來呢?
其實類股輪漲也是很正常的反應,前幾次我有提到,去年以及元月份股價表現突出的,今年不會再次重演同樣的戲碼,所以即使行情尚未轉空,強勢股的角色自然會改變。
美股的部分,科技股表現會趨於集中少數個股,而房地產、民生消費、公用事業、電信業者、部分原物料股、高現金殖利率的企業反而會更受到青睞...
至於台股的部分,半導體相關產業景氣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之前的股價反應一大段,所以陷入回檔整理很正常,但是低檔會有一定的支撐。
另外傳產族群和高股息股票則趁機崛起,有落後補漲和保守資金轉進,不過整體來說,中小型股會表現的比大型股更好,這是現階段的轉變。
我還是維持原本的看法,3月中旬之前震盪走高依然不變,只不過如果沒有選對個股也會徒勞無功。
多頭市場的擺盪幅度大很正常,只是有些新進場的散戶或是老手會比較戒慎恐懼,我的看法,自動降溫沒有什麼大不了,許多人習慣買漲不買跌,入手的成本會決定你能否抱住持股,這才是長期獲利的關鍵。過去的歷史證明:別人貪婪,我們要恐懼;別人恐懼,我們要貪婪,現在的情況,你以為呢?我偏向後者。
責任編輯:梁喆棣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