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網路跟朋友間都在傳一篇新聞〈砸頭期款買股!他5檔慘賠30%崩潰勸世:人多地方別去〉,佑佑替他的錢默哀一下…。
回來正題,我看完的感想是:「千萬不能把短期要用的錢拿來投機。」我們不討論這個個案,因為我也不知道他規畫多久以後要買房,所以就來說說理財的大原則吧!
我們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目標,譬如出國、買新車、買房子、足夠的退休金等等,這些目標可能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被實現,目標愈遠,可投資期間愈長,能承受的風險波動就愈高;目標愈近,投資期間愈短,能承受的風險波動就愈小。
為什麼呢?「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邊,不要去那裡就好了。」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好夥伴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是這麼說的,所以我們用反面案例來看,就是要提醒自己別再犯同樣的錯誤。
假設你已經累積了170萬元,打算1年後要買房,但是頭期款加計其他稅費成本等,尚有資金缺口30萬元,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投入股市,打算快速賺到30萬元出場?
投資期間愈短,投機成分愈大
但是投資市場中,愈是短期的投資,其投機的成分就愈大。我們光看台股的走勢就好,近10年,也就是從2011年~2020年(截至12月7日),大盤從9,039點來到1萬4,256點,報酬率高達58%(詳見下表),這是10年來的長期績效。不過,仔細一看,大盤在這10年間,每年的報酬率有正、有負,甚至在2011年時還有-22%的績效。
◎台股長期向上,但年度績效一樣有負數
資料來源:Hi~I’m佑佑:)
如果你把170萬元的頭期款投入股市,想趁距離買房還有1年的時間賺個快錢,卻好死不死碰上如2011年的盤勢,1年過後,不僅沒賺到30萬元,可能連本金170萬元都拿不回來。這時候,到底要忍痛停損?還是房子不要買了?
所以,愈是短期要用到的錢,就愈應該放在波動度較小的資產類別,你總不會把這個月要用的生活費放在股票裡面吧?肯定是放在活存的吧?還是誰誰誰有更好的做法,快提供給大家。
其實,這件事情不僅反映在理財目標的實踐上,也反映在每個不同年紀的人身上:如果你是20多歲的年輕人,因為還有時間等待投資市場隨景氣循環波動,所以可以配置較多的股票或高風險、高報酬的部位;隨著年紀愈來愈大,當然就要慢慢調整,將資產穩穩地留住,配置一些穩健、但報酬率不見得極高的資產類別,因為「保本」是首要目標。
所以從年輕時候開始理財、投資,不僅可以嘗試賺取高報酬,更能夠享受時間的複利,但切記,如果是短期內要動用的資金,就要做更有把握的事!
本文獲「Hi~I’m佑佑:)」授權轉載,原文:明年買房錢差一點,把頭期款拿去買股好嗎?
{DS}